32个新项目竞相上马,重点建设11个专科诊疗中心——
武汉拟聘25名院士级医生 中部医都动建近一年
器官移植,同济医院实力最强;看皮肤病,一医院是首选;烧伤患者,第一时间送到三医院……一大批医院的优势学科,将挂上“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专科招牌,更利于省内外患者选择就医。去年5月,武汉首度明白提出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计划重点建设11个中部专科诊疗中心,培养一批国内一流、国际著名、在中部地区施展辐射带头作用的临床重点专学科,形成武汉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方面的优势。
时隔一年多,“中部医都”进展如何?昨日的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推动会披露了相干信息。
现状
去年33万外地人来汉看病
在武汉市的医疗统计数据中,首次新增一个指标——每年外地来汉患者门、急诊人次。这一数据,将成为考核武汉“中部医都”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昨日,武汉市卫生局颁布,过去一年,打造“中部医都”的目标初现成效,共吸引33万多名外地人来汉看病,18.7万余人次在汉住院。
据介绍,去年5月,《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将武汉市建设成服务质量优、技巧程度高、就医环境好、辐射才能强的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在中部地区施展辐射带头作用的临床重点专学科;培养引进一批德艺双馨,医疗、科研、教学才能强的高精尖卫生专业技巧人才。到2013年,实现全市医疗资源总量大幅增加,大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总量、外地来汉就医人次等指标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
一年来,各医疗单位纷纷乘势而上,搭上加快建设和加强实力的“顺风车”。截至2009年底,武汉市医疗卫活力构年门、急诊4453万人次,年出院126万人次,年手术34万人次,年外地来汉门急诊人次33.34万,年外地来汉出院人次18.7万,总收入高达124.9亿元,各项指标较2008年均有较大提升;其中同济医院年门急诊量256万人次,增加约10%,出院病人量8.1万人次,开展手术近4万台;省国民医院门诊人次增加8.6%,出院人数增加14.5%,病床应用率达106.6%,手术台次增加8.1%。
省卫生厅相干负责人认为,武汉在全国率先提出“医疗服务中心”的概念,“具有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具有无形资产和无穷品牌价值”。
动向
各医院“大兴土木”抢地盘
协和医院新建西院区,将达到以急救创伤外科为特点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在金银湖地区计划建设新院区;省中医院新建19层高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南医院设计床位数800张的新肿瘤中心大楼项目已经获批;总投资8.98亿,全面扩建武汉市儿童医院;新建武汉市结核病把持综合大楼;武汉市中医院在汉阳新区扩建5.2万平方米的新院区……
据统计,过去一年,武汉新批的医疗基建项目达32项,数十家医院搭上“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工程建设”的东风。其背景在于,武汉市政府每年向“中部医都”投入1个亿,其中,5000万元用于重点支撑 “临床重点专学科建设”和“人才工程”,为打造“名医、名科”,医院做大做强,供给建设保障;另外5000万元由政府贴息贷款,每年用于购置重要医疗设备以及为基础设施建设。
大楼越盖越多,设备越来越新,患者能得到更准确的治疗,但医疗费也会越来越高。对于医院大兴土木,很多市民质疑医疗费居高不下,与医院过度追逐利益有关。武汉市卫生局负责人认为,支撑优质医院发展,将给武汉医疗市场格式带来新变更——各大医疗中心分工协作,可以优化医院布局,进步医疗质量。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加强社区卫生建设,领导居民分级就诊,小病、常见病在社区就诊,大病、专科病再去大医院。
问题
大医院呼吁铲除“医闹”
武汉的三甲大医院地理地位都居于城市中心,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争取病源市场的扩大之路中,大都不惜大手笔上马各种建设项目。但记者统计发明,昨日,30家医院汇报各自的中部医疗中心建设进展,一半以上医院提到,在建的项目有较大资金缺口。为此,武汉市政府在增进建设方面,给予较多“优惠”:去年对三批共32家医疗单位的建设项目在计划、立项、土地划拨或置换、水务、环保、建设和管理方面给予政策支撑,共减免规费约3.08亿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