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贵不说,要害是外婆的身材,她得了20多年的糖尿病,但早餐店的人却告诉她,吃营养早餐后就要停服胰岛素。现在外婆的血糖含量是正常人的三倍以上。”气愤的心洁去“早餐店”理论。店里的“老师”告诉她,他们的产品来自美国,不仅能修复人体细胞,连癌症都能治。对方还递过来一张报纸让心洁看,说国内某媒体还做过报道。
看着外婆对“老师”的话坚信不疑,心洁束手无策。“这样乱吃东西,迟早会害逝世人的!”她说。
骗局无处不在
事实上,因为各种原因,中国目前沉迷于养生花费的老人不在少数。据《中国消息周刊》与腾讯网的网络调查显示,在1928个接收调查的家庭中,有近六成老人买过保健品,而在这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花费数额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有五分之一的老人花费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
除了购置各种保健食品、用品外,不少老人还遭遇过“免费旅游”“试住老年公寓”、中介讹诈、投资理财等骗局。他们面临的危险,涉及生活中与“钱”有关的几乎所有范畴。
“现在的老人,想不上当都难!”刘志勇每次取信,都会看到信箱里被塞进各种各样的养生广告。不单如此,刘志勇感到,只要他母亲走出家门,就意味着随时会步入商家设好的“骗局”。
在刘志勇所住的小区里,总有各色人等来小区举办各种免费体验运动,他们大都身穿“白大褂”,只要见到有老人经过就热情迎上。“还有人打着志愿者名义,给你免费量血压、免费喝碱性水、免费吃这个躺那个。我妈经不住他们的热情,总是买一堆东西回来。”刘志勇说。
从免费体验到慷慨解囊,这是很多生活节俭的老人所经历过的“养生”之路。
湖南郴州中学退休老师黄义艳自认为人谨慎。街上的小广告以及电视购物一向被她斥为“这些都是骗人的”。但依附退休工资生活的她,却在近几年买回数万元的保健品。其中包含今年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丽可理疗床。
“买它是从免费体验开端的。店员说,这种床垫上有玉石和托玛琳,对人体有很多利益。她们非常热情,说不买没关系,可长期来体验。”这让黄义艳对这些年轻人产生好感。风雨无阻体验了两个月后,她还是掏出1万3千多元,把一张丽可床搬回了家。现在这张“神床”已被黄义艳闲置很久,回想当初买时的心态,自己也感到奇怪。
据央视3.15晚会记者对《中国消息周刊》讲述,保健品商家之所以能够“撬开”老人钱包,便是通过“免费体验”来开展一整套缭绕老人设计的“亲情营销”。
对此,一家保健器材销售公司的负责人员向记者道破天机:“最重要是亲情服务,就是把这些顾客当家里人一样去服务。”
用甜言蜜语让老人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心,销售人员热情地喊“爸爸”“妈妈”,取得老人信任。“老人就跟孩子一样,特别好哄,你要把他哄开心了,他也不缺那几个钱,存了一辈子的钱了。”该负责人介绍,通过与老人“交心”,一步步攻破老人的心理防线。“老人体验时,要殷勤地收拾床铺,时时刻刻嘘寒问暖,陪老人聊天。同时还要对老人‘洗脑’”。
所谓“洗脑”,就是用各种方法来对老人进行心理暗示与强化。唱歌跳舞喊口号都是可资利用的手段,“某某某(保健品名称),天天见,一天不见就惦念”“蹦蹦跳跳每天一小时,所有药物不用服”,老人们在店员带领下,每天唱诵这些口号。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对老人进行心理暗示,会晤就问“阿姨,今天是不是好点儿了?”经过几次这样的暗示,老人总有一天会点头称是,进而在心理上认可,最终化为花费举动。
事实上,那些被老人花费宏大购回的理疗器械成本极其低廉。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副院长郭颖说,理疗床上的托玛琳就是电气石,和玉石一样对人体基础没什么疗效。
除了“情感营销”,面对老人的生活习惯,商家还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诱销”方法。他们在社区里发展老人来做产品的“托儿”,建立“社区营销网络”,通过熟人发展熟人的模式来进行“病菌沾染般”地传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