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消息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遭遇未富先老危机
老人的危险处境,基本原因脱离不了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必须通过国家、社会、企业、社区等合力才干转变这一现状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的标准,当一国人口,60岁(含)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时,便意味着该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行列。按此标准,中国于十年前便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
老龄的现实挑衅
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成果显示,中国60岁(含)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46%。经过十年发展(截至2009年底),这两个数字分辨增加至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2.5%。尤其近一两年,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万人至9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程度达到17%。而到2050年,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人口每三个人中,便有一个老人。
对此,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增进司司长王振耀曾不无担心肠表现:“我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与“跑步进入”相伴随的,是社会各方仍未做好的应对筹备。因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仍处于转型期阶段,这加剧了老年人问题的复杂性。
“老人频繁遭遇讹诈,除老人自身的原因外,基本原因脱离不了中国‘未富先老’的基础国情,必须通过国家、社会、企业、社区、老人、子女等的合力才干转变这一现状。”中国人口学、老年学奠基人、国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邬沧萍对《中国消息周刊》表现。
中国国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孙鹃娟博士曾于2007年出版了《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一书。她认为,目前步入老龄阶段的这个群体有其奇特征。他们大多在建国前后出生,平均接收教导程度较低——城市老年人多数为初中文化程度,农村老人多数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这种知识匮乏在必定程度上阻碍了老人对药品保健品等相干知识的懂得,因此很容易被吹捧“高科技”“神奇后果”的不法商家所困惑。
同时,“老年人退休后离开正式的劳动范畴,生活圈子缩小了,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获取预防讹诈的相干信息也很有限。”孙鹃娟说。她认为,老人们知识与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导致他们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渐趋脱节。《中国消息周刊》与腾讯网进行的网络调查成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在1928个受访家庭中,有近20%的老人基础不与家庭以外的人来往,45%的老人顶多把自己的来往范畴拓展到所住小区的同龄人中。
但同老人与社会的“信息阻隔”相比较,情感的疏离与阻隔则更是当下中国老人的显性群体特点。对于这一点,无论从《中国消息周刊》对老年人的调查采访,还是从所访问的几位老年学专家的研判,都得以体现。
“据我们的调查显示,目前城市空巢老人的比例高达50%,高于农村38%的比率。”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平对《中国消息周刊》表现。他认为,近些年来,人们居住环境产生了宏大变更,“大家庭”向“小家庭”的转变,人口流动的空前深广程度,培养了“空巢老人”的广泛现象。尽管这是所有国家的发展趋势,但在中国,因为老年人保障系统刚刚起步,“空巢”便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其实不只中国如此,西方发达国家也面临这个问题,人在步入老年之后,身材健康状态降落、情感失落、情感抑郁会接踵而来。”郭平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