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不论古今中外,阴阳两界,要想升官发财,多得实惠,善做“屁文章”、巧于拍马屁总是不错的,也是一个捷径和阶梯。所以,我们中国有箴言曰:“千错万错,马屁不错。”据说“文革”后期,升迁最快的“著名”文人张春桥有句名言:“马屁就是拍定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人公开出版了本《拍马指南》,据说发行量不错,后来一版再版,作者遂升级为《拍马大全》。有一回,我到恩师府上看望,发现贵为纪委书记的她,也有《拍马指南》一册在手,遂诧异道:您也读这个?恩师一笑曰:反腐倡廉,知己知彼,偶尔也翻翻。
其实,马屁盛行,跟官场上的官僚主义作风很有关联。如果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能够从谏入流、虚怀若谷、任人唯贤、博采众长,有真知灼见的人可以靠真本事吃饭,花拳绣脚的人无立锥之地,谁还会甘为奴才,去钻研拍马奉承的一套?
然而,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往往官僚主义作怪,习惯行政命令。很多事不顾客观事实,不听下属解说,一意孤行,往往弄出些个笑话出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
明人浮白主人撰写的小品集《破愁一夕》,其中一则关于拿屁的故事,读罢令人忍俊不已,其对旧时“七品芝麻官”官僚主义的挖苦,荒唐而入木三分。这故事虽是文言写成,却明白好懂,其曰:官坐堂,众人中撒一屁,官问:“甚么响?拿过来。”。皂禀云:“拿不着的。”“官云:“如何作弊?定要拿来!”皂将纸包一屎块回云:“正犯走了,拿得家属在此。”
读这故事,笑罢,又让人有些心酸。不禁想起和这“如何作弊?定要拿来!”有一般意思的一件事。最近,媒体和报纸都登载了这样的故事,10年前,河南柘城县村民赵振晌和邻居赵作海打架后失踪。1年多后,村民发现一具无头尸体,以为死者就是赵振晌。当地公安机关不问青红皂白,将赵作海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后来要不是赵振晌大变活人,自己走回村里,这赵作海岂不要沉冤终生?这件事岂不是跟古代昏官要捉拿“响屁”的事,一样滑稽?
这篇屁话写到此处,已经臭不可闻。打住,打住,快快打住。且打开门窗,透透空气,不要熏坏了读者的肚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