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第一批石像的营造年代则应该更早。刘卫东认为,这处祭祀场地很可能在舜去世前就存在了。舜在附近去世,使得这个原本成型的祭台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但由于文献的缺失,历史出现断层,最初在此处营建祭台的年代和用途,目前很难说清。
第三期石像为替罪石人
刘卫东认为前两期的石像主要用于祭祀,而第三期石像则另有用途。
“曾经有一位广西的文化局长对我说,这些石像是替罪石人,广西山里有很多。”刘卫东解释说,古时候凡遇到家人生病遭灾,人们往往喜欢雕一个石人代他受罪,这就是所谓的替罪石人。
在很多风化程度较轻的石像上,还能看到“舍”字。刘卫东认为,这些刻着“舍”字的石像很有可能是修建于唐代前后的替罪石人。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石像中还有孕妇、儿童的形象。“任何人都可能生病、遭灾啊!”刘卫东说。
从表面形态上,记者也能看出第三批石人与前两批的不同。这些石人虽然雕工比较粗糙,但大都眉目清晰,身份和年龄特征也比较明显,很多石人背后还刻着“舍”字。
刘卫东认为,唐代前后,鬼崽岭石像群的来历已经失传,凭着对这片石像的敬畏,人们把新雕刻的替罪石人也放到了这里。刘卫东告诉记者,由于石头中没有碳元素,目前还很难用科学手段判定这些石像的年代。
链 接
道县曾出土新石器文物
湖南省道县位于湖南南部,紧邻广东、广西,地属山河秀丽的南岭地区。道县四周高山环绕,群峰耸峙,东南有九疑山,南有铜山岭,西有都庞岭,北有紫金山。
远在新石器时代,道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营浦县,为道县建县之始。道县境内遍布文物古迹,其中距今12000多年的稻谷遗存和陶片,被列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和陶片,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
-本报记者 黄加佳 实习生 袁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