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胡觉照也表示:鲁潜墓志是假的无疑,鲁潜死后为啥还要在自己的碑文上写出曹操墓的方位呢?这太牵强!
[回应]:碑中“行清”两字可认定墓志是真
曾经实地考察了西高穴村汉代大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表示,当时同去的专家都是全国响当当的,他们仔细研究了鲁潜的墓志。“一位古文字专家已经70多岁了,是国家文物局委派他去的。那位古文字专家认定鲁潜墓志是真的。原因是,其中一块石碑上刻有‘行清’。‘行清’ 是什么?现在一些大学教授都未必知道。”刘庆柱解释说,行清就是厕所,这在古代文献里有很明确的记载。
河南省考古所研究员郝本性解释说,鲁潜墓志是标准的隶书八分体,从1998年至今,还没有人质疑过真假。而“武”字山字底的出处,在陆明君的《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中就有。
2、画像石是锯出来的,三天可造出
“早在2006年,西高穴村几座无名大墓已经被河北、河南史学界、收藏界人士熟知,当时根本没有‘曹操墓’之说。”虽然没有到场,但三国学者闫沛东提交了自己的论文。
会后,记者采访了闫沛东。他说,为了了解内幕,他在安阳、南阳、北京仿照文物地下市场顺藤摸瓜,接触河南考古队所雇用民工,经朋友介绍找到了南阳造假窝点,仿造“魏武王慰项石”写着西高穴乡、村干部客户号码的《三国演义》盗版书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闫沛东说,自己正在收集更多的证据,形成证据链,合适的机会全部抛出。
研究汉魏石刻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黄震云也首次公布一批新证据,他说:“安阳曹操墓是有策划造假,相关汉画像石长则三年,短则三天,肯定是伪造的。早在2008年,西高穴墓正式发掘前,河南的两个专家就发表论文说‘这儿就是曹操墓’,而且说从盗墓贼手上追回的数件文物上都刻有 ‘魏武王家用’铭文的文物。这太搞笑了,还没有考古发掘怎么就能知道是曹操墓?而且还会有‘家用’字样?此外,整个画像石用现代工具开槽太深,说白了就是用电锯锯出来的,在石头印痕、石头粉末还在的情况下便在上面抹上黄土冒充。”
[回应]:可以检测石碑物质成分
对此,刘庆柱表示,曹操墓出土的石牌中刻有“魏武王”三个字石碑,只有一块是从盗墓贼手上追缴回来的,其他的都是从古墓中出土的。“画像石是曹操墓中石棺座上的,和传统镶嵌的画像石有别。古墓中出土了很多画像石。判断画像石的真假,不是根据新旧来判断的。很多出土文物,虽然几千年了,但是很新。就像秦始皇兵马俑中出土的刀剑,有的还锋利无比。”
考古中还有文化地层分析,虽然曹操墓被扰动过,但是考古专家还是对没有被扰动过的原地层和被扰动过的地层做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没有问题。“说画像石、石碑是假的,可以对它们的物质成分进行检测。高陵墓中出土了很多文物,还有瓷质文物,可以把画像石、石碑的物质成分和古墓中出土的文物进行比较。”
3、这曹操墓不符合身份,太寒碜了
“曹操墓也太寒碜了,还没有安徽亳州曹操家族墓大。”亳州市三曹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亳州市篆刻学会副秘书长高杰说。论坛上,高杰表示,也许曹操死后,也和父亲、爷爷葬在了一起,根本没有葬在安阳,而是葬在亳州。
通过西高穴墓和亳州墓的一一对比,高杰认为,曹操墓太寒碜了,怎么会比父亲、爷爷的墓还小,而且随葬品也非常少,实在不符合身份。“曹操的老家在亳州,曹氏家族在那里留下了规模庞大的家族墓葬群。”最最关键的是,公元220年10月,曹丕称帝,即改谯县为“陪都”,并以谯为本国。属“留根型陪都”一类。而 “留根型陪都”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即祭祖的宗庙皇陵所在之地。曹丕为什么在这么急促的时间内,称帝后即把谯县改为“陪都”呢?高杰认为,或许是曹丕最敬重父亲的“高陵”在此,才是一个最关键的原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