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 曹操提倡薄葬
至于为啥那么寒碜,河南考古研究所表示,那是因为曹操本人提倡节俭,他主张薄葬。而且,曹操在位期间,连年征战,劳命伤财,财力消耗相当大,从体恤民情的角度来看,也应是薄葬。
4、史无“魏武王”称号,只能是造假
这次认定曹操墓的重要证据之一,是石碑上的“魏武王”字样。对此,历史学者、河南开封文联书画委员会主任林奎成说,“曹操生前叫魏王,死后谥号是武王,不可能叫魏武王。”
林奎成说,曹操生前受汉封,先封“魏公”,继封“魏王”。“公”和“王”都是爵号。曹操死后,谥号“武王”,对他的称呼只能是“武王”,绝不可能是“魏武王”。
在曹操死后的曹魏王朝时期,对曹操本人的称呼只可能有三种,即太祖(后曹丕追谥的庙号)、武皇帝、太祖武皇帝,不可能称之“魏武王”。“依此反推,现在曹操墓中出现‘魏武王常所用’系列石牌,只能是造假。”
【回应】:急急忙忙雕刻的
“要是你仔细辨认,会发现,魏武王三字很潦草。为啥?古代王陵都是生前就开始打造,所以都是精雕细刻的。曹操死后,曹丕称帝,这中间有8个月空白。而人死后,要入土为安,怎么称呼曹操呢?仓促之间,刻了石碑。”刘庆柱说,仔细看,魏武王三字都比较潦草,这说明是当时急急忙忙雕刻的,而不是生前就开始打造的。
至于为啥是魏武王,河南考古所研究员郝本性说,魏是曹操的封号,武是曹操的谥号,王是爵号。把这三者放在一起很正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