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政协被指曾私分24年前受捐文物”追踪
本报讯 (记者褚朝新)陕西省咸阳市政协被指私分受捐的120件于右任书法作品一事,经本报报道后引起咸阳市高度器重。昨日下午,咸阳市政协主席李效民称,该市决定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市政协将积极配合调查。
公安政协将联合调查
李效民介绍,本报报道此事后,引起咸阳市委书记千昌军的高度器重,请求咸阳市公安局调查此事。
咸阳市政协秘书长田晓东介绍,昨日下午该市政协已经安排了相干工作,调查即将展开。
捐赠人卓登表现,今年5月份以来,他多次向咸阳市纪委、统战部及陕西省政协反应此事。因文物受国家保护,他还曾向陕西省文管所等部门反应此事,但上述部门均无答复,仅市纪委表现要调查此事,但一直没有回复调查成果。
昨日,咸阳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谢敏称,据他懂得目前咸阳市纪委没有介入调查此事。
失踪文物价值数千万
记者查询发明,2010年5月17日北京曾举办过一场于右任书法作品专场拍卖会。此次拍卖会上,138件于右任书法作品全部成交,作品平均单价超过30万元。最高的一件,最后成交价200多万元。
卓登介绍,当日他乘飞机赶到了拍卖会现场,深有感想。按照这个市场价,其捐赠的120件于右任书法作品,价值约5000万元左右。卓登称,自己当时并非想捐这批书法作品,本意是存放在政协,因此政协出具的登记表上最初写的就是“卓登同志所存字画简明登记表”。“签完字后,他们又劝我,说干脆捐了,于是又把存字划掉,改成了捐字。”卓登称,咸阳市政协因此“过意不去”,才主动将其一家4口的户口从农民迁到咸阳。
记者仔细查看该登记表发明,手写的“存”字确实是被划掉了,但字迹依旧清楚可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