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一篇《今年有位古文奇才》引起读者强烈关注,这位高考作文通篇用文言文写成,自如应用大批古字的考生到底是谁?记者昨天采访了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他对这位考生表现高度赞美,“相当难得!前途无量!以他现在的文化修养完整可以被破格录取!”而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也表现在看了这篇“奇文”后,自己光对字词的注释就写了4页。但由于考卷仍处于加密状态,阅卷老师也不知这位考生到底姓甚名谁。盼望这位“古文奇才”或知情者看到报道后主动与本报接洽(热线电话:025-96096)。
“看到这篇奇文的第一感到是,很惊讶!在中学生中绝对是绝无仅有的!”吴新江老师是古典文献学专家,虽然他负责的是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阅卷,但当作文阅卷组发明这篇奇文时,只能请他来救济,“不仅普通阅卷老师不认识,看不懂,就连我这个教古典文献的老师,也不全懂,有些见过但没用过,还有四五十个古字基本不认识。回去后我查阅材料,做了注释,光注释就写了满满4 页!”不过光会用文言,会写古字还不算什么,这毕竟是高考作文,切题才是第一要务。“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位考生和《赤兔之逝世》、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的都不一样,他的作文写得非常切题,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他用他的特别语言和特别文字来自由表达这样的主题,非常值得嘉许!”而且对这位考生的文风,吴新江也大力推重,“不是唐宋散文式的,而是古老的文言,有赋体特点,也有骈文特点,非常擅长描写,文采恰到利益,特点是拙、实、沉,我印象中,这种文风和汉代杨雄以及近现代的章太炎、鲁迅比较接近,作为中学生,非常出类拔萃。而且他的古字也好,典故也好,应用得非常流畅自然,可见这种文化修养已经内化为他自己的东西。”吴新江本学期正好在南师大文科基地班教授实用文言写作,“不过我还没见过这样的学生,我认为他在这方面的程度已经超过我了。”吴新江谦虚地说。
而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也对这位“古文奇才”推重有加,“简直绝了!”何教授说,“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一泻千里,非常难得!我想他在这方面的修养已经相当高了,不是一般的优良可以形容。以他现在的程度完整可以被高校破格录取,如果招生政策容许,他甚至可以直接攻读研究生。”
这毕竟是一位什么样的考生?大家都充满了好奇。“我料想,他必定特别爱读书,而且读过很多书,对于杨雄、章太炎、鲁迅的文章烂熟于胸,第二,他确定非常聪慧,作为高考考场作文能写出这样的程度,靠耍小聪慧可做不到。一句话,真是不简略!”吴新江说。 (张 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