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在某国的国家馆内一老者可能是实在走累了,在一楼梯侧面的地上刚坐下,这时一名年轻的志愿者就走了过来,很礼貌的说:“请你起来,这儿不容许坐”。老者立即就想站起来,可是毕竟年纪大了腿脚不机动,试了几次都没能站起来,如是就向志愿者求助,说:“姑娘,麻烦你拉我一下好吗?”得到的答复是,“对不起,我没这个任务。”还是我的一位同事看不过去,伸手将老者拉起。这也不过就是举手之劳的事,志愿者却认为是她任务范畴之外的事,我不知道志愿者的任务范畴包含哪些内容,是否有严格的规定超出任务范畴就不容许去帮助别人?
场景二,在世博园内乘公交车,见一老外(可能是欧洲人吧?)拖着一个沉重的箱子上车艰苦,立即就有一位站台工作人员和一位志愿者上前帮忙把箱子抬上了公交车。这充分的体现了我国礼仪之邦的人文关心和助人为乐的精力,游客无不为之骄傲。可是接下来产生的事却叫人大跌眼镜,还是在同一站台,有两名女同志各推着一辆婴儿车肩部都挎着包,同样是遇着了上车艰苦的地步,站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都看见了,却谁也没有要上前帮忙的意思,工作人员反而还在催,“赶快上车,别挡在门前。”这时游客们却纷纷伸出援手把两辆婴儿车搬上了公交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上面组织者交代下来的,对外国人要充分的体现我文明古国事礼仪之邦要对他(她)们进行周到的人文关心和帮助,对国人就别那么客气了。这使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过新年为了装门面做一件新褂子罩在破棉袄的外面,外面看上去很光鲜,可是风一吹破棉絮还是露到外面来了。世博园里也有不少外国人,不知道当他(她)们看到这种情景会作何感想。他(她)们还会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心的国家吗?
在世博园参观期间,我在美国国家馆观看了一部短片(标题是美国精力),短片中美国总统奥巴马有这样一段话,“家庭是社会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器重家庭,我们要爱我们的父母,要尊重我们的父母,我们要爱我们的家人,从而使我们的社会得到稳固、和谐和发展……”总统先生竟把这样一些琐碎的“小事”视作美国精力,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感到不可思议。但如果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家人,也不爱自己周围的人。他能去爱社会、爱国家、爱全人类吗?他能做到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吗?我想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心,就要从爱家人、爱身边的人做起,伸出你的手将身边的人拉一把,不要在破棉袄外面包一件新褂子装门面了。更不要政治作秀——在春节来临时拿一袋米,拎一壶油带上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到艰苦群众家去送上五十或一百元的红包,然后报纸出来了,电视消息出来了(可能该消息要播一个星期)某某领导关心艰苦群众,给艰苦群众送温暖。这与在破棉袄外面包一件新褂子是没什么差别的。唉,还是打住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