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最应成为青年的人生导师?
“社会发展很快,各种社会现象纷纷复杂,人们难以明晰断定。于是,一些人自然会去依附专家。但部分专家才能有限,或者被利益左右,难以担负这样的重任。”潘力说。
谁又能担负这样的重任?中央民族大学研一学生张颖认为,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都应成为青年的人生导师。比如企业家李开复写过很多给大学生的信,里面不乏中肯的建议。这些人在年轻时也有过徘徊、走过弯路,他们的观点值得年轻人借鉴。
王天根表现,青年遇到困惑时,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寻求帮助,从老师或社会精英中得到启发,另一方面还要自我反思。“青年应理性看待专家看法,不能就义自己的价值断定和独立思考,盲从专家。否则,全部社会就会形成专家到处都是、有思想的青年却越来越少的局面。”
刘杰认为,所谓人生导师,应当是当我们面临很多选择时能拨云见日的人,是在没有前途的时候为我们指明方向的人,而不是替我们开路的人。“归根到底,路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
潘力感到,青年真正的人生导师,应当是父母。“很多年轻人总感到父母的想法过时了,不值得借鉴。但他们的经验和言传身教,在青年的人生道路中依然不可或缺。”
什么样的人最应成为青年的人生导师?调查中,“父母及家中长辈”成为首选,73.4%的人选择此项,其次是“教师”(46.5%),排在第三的是“成功人士”(34%)。另有30%的人选择了“科研专家”,选择“权威人士”和“社会名人”的分辨只有15.2%和11.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