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国学院首届学生低调毕业
22名毕业生中7人选择攻读博士学位;15人就业,涉及政府机关、企业等多个范畴
6年前,中国国民大学国学院在争议声中成立。6年后的今天,国学院首届毕业生将举办毕业晚会。下周,他们将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结束6年本硕连读的学习。
对此,国学院师生都保持低调。人大校长、国学院院长纪宝成在和这届毕业生座谈时说,现在评价创办国学院成功与否还为时过早。
2005年10月,国民大学国学院正式创立。国学院首次招生采用了特别的方法,即从国民大学2004级学生、2005级新生中遴选组建2004级和2005级两个班级。其中2004级30人,他们就是公认的国学院第一届学生。
首届毕业生就业状态全校第一
这30名学生中,除3人中途离开国学院、5名学生需持续完成论文外,其余22名学生毕业去向已明:7名学生选择攻读博士研究生,15名学生就业,多数“改行”进了其他行业。
对于5名学生未能如期毕业,院方未做回应。同班同学介绍,这5名同学中有中途开端创业的,有各种原因导致论文未能通过的,国学院论文相对其他院系更严,另一方面学院环境宽松,学生有自主空间去做其他事情。“并不意味着他们比别的学生差”。
而15名就业学生中,就业方向涉及政府行政机关、企业、国学教导、消息出版等多个范畴。此前举办的该院毕业生交换会上,国学院副院长孟宪实教授介绍,国学院2004级首届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在学校名列第一,他表现,社会上对于国学的需求十分茂盛,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高校,国学正施展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从学生就业单位可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从事和国学直接相干的工作。此前,在跟毕业生座谈时,纪宝成也表现,国学教导所培养的人才并不必定都致力于做学问。
院长称评价是否成功为时过早
顶着首届国学毕业生的光环,学子们却意外地沉默,“我们班毕业去向比较复杂,所以(说话)要慎重,稍有不慎就会把我们推到风口浪尖”。前日下午,一位学生对记者说。
院方领导和老师也都不愿意对媒体评价这一届毕业生。此前,纪宝成在和这届毕业生座谈时说,现在评价创办国学院成功与否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说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于国学,同学们是摸索者,学校、老师也是摸索者。”
- 课程亮点
通读经典 老师教易经拿牙签算卦
在毕业生们看来,国学院带给他们的除了经史子集等传统的知识文化,更多是文化的熏陶和思维方法的变更。
通读经典,这种买通传统文史哲学科壁垒的做法,带给学生极大的新鲜感。譬如易经,可能在传统的历史、政治课中各有涉及,而这里则是通读整本书。
学生赵晗记得自己通读的第一本书是《论语》,线装繁体竖排。一开端读得很艰苦,渐渐地都不成问题了。
读易经的时候,老师拿来牙签,一边读一边给学生们演示如何算卦,通过这种方法,同学们发明算卦其实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课程中还有请求背书的,就跟小学生一样。中国古代文学的老师请求学生背诵一些诗词,测验的时候学生排队一个一个到办公室,老师随便翻开一页,让学生背诵。赵晗说,不少同学为了背诵古诗词,早上跑到孔子像前晨读,这也成了人大的一道风景。
不过,他认为这些书应当在更早的时候读,如幼年,后果可能更好,其实这都是童子功,大家只不过在补课。
此外,同学们从大三开端,还被请求用规定的格律写出绝句或者律诗。
游学课程 集体游学似与圣贤对坐
对学生们来说,最有趣的是游学课程,国学院的课程请求学生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赵晗说,大三时,全班集体去山东曲阜以及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等几大著名的书院游学,研究生阶段又去了洛阳等地,而西域学的学生基础上年年都要去西藏、敦煌这样的处所游学。游学的时候老师带队,在岳麓书院这样的处所吃住几天,由当地的老师介绍这些处所的历史,并兼谈当地的文化和思想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