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启动了一个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打算,试图让断流30余年的母亲河——永定河全线恢复水域生态。全部工程预计总投资170亿元,打算在2010年至2014年实行完成。永定河北京段长约170公里,平均摊下来,该打算平均每公里将耗资1亿元。
永定河生态走廊将建6个湖泊,其间用溪流串联,自上而下形成溪流——湖泊——湿地连通的河流生态系统。为让水流循环,还将修建一个循环工程,每天把流下去的水调到上面再流下来,周而复始。
本报记者周喜丰 龙涛 北京报道
“这也有些黑色风趣,计划中第一句话就是要让永定河成为有水的河,这个有点让人哑然失笑。”2010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谈到北京生态新城计划时,这样说道。
是的,连母亲河都没有水了,这对于北京是一个多么大的“黑色风趣”!
今年,北京启动了一个宏大的打算,拿出170个亿来治理170公里长的永定河(北京段),为这条断流30余年的河流输血造景,意图将其建成一条纵贯南北的“绿色生态走廊”。工程的完成时间正好与“南水北调”全程通水的时间相吻合——2014年。
事实上,170亿换不回一个自然奔跑的永定河。我们从源头向下,试图去探究这条河流的水是如何一点一点消散的,探究北京水源危机背后不可疏忽的细节。
官厅水库成风沙源
人进水退
永定河翻山越岭,经过百余公里的跋涉,出幽州峡谷,进入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三家店水库。这里也属于永定河进入北京的第一座城区——门头沟区。
三家店水库水面并不广阔,与其说是一座水库,还不如说更像是一个人工湖。往上,永定河两岸正在砌护坡,施工人员说将于8月15日完工。堤坝上将植树、植草皮,植树是为了防风沙,植草皮是为了雅观。
河道里杂草丛生,与人比高,这是荒芜了数十年的永定河河道,大河道里面还有一条小河道,为了留住永定河的水不渗入地下,小河道里铺着防渗布。在生态专家看来,这反而隔绝了对地下水的补充,并不是一种明智的方法。
往下,一道水闸横亘两端,永定河在这里戛然而止。永定河已断流30余年。因为断流,地图上蓝色河流标记对应的通常只是裸露的河滩和河道里的杂草、砂石。
沿河堤路往南,从城市里流出来的污水直接排入了永定河,一摊摊的黑水、被倾倒的生活垃圾,散发恶臭。
在卢沟桥,“卢沟晓月”是人造的,河道里的水是引过来的,是静止的湖面。这似乎仅仅是为了再现这个曾经的“燕京八景”,留住历史,给游人一点视觉上的安慰。
“河声流月漏声残,咫尺西山雾里看。”明代诗人杨荣的这首诗刻画了当年“卢沟晓月”的美景。那时,卢沟桥是进出京师要津,桥下水流滚滚,桥上过客如织。今天,卢沟桥已不再通行机动车,过往的是大部分是游人。
一路往下,从门头沟到大兴、房山、丰台、石景山五个区,永定河流过北京,流向渤海湾,却并无水流。事实上,已不能用“流”来阐释这条干枯了30年的河流,它对应的不再是水,而是沿河两岸、周边钢筋水泥的“丛林”。
有城市的处所,反而没水了。这是一个隐喻。在北京水问题专家王建看来,这并不是偶然,“人进水退”在中国各地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
王建曾经在2007年6月27日至7月中旬,从永定河的源头一直走到渤海湾。在王的记忆中,永定河源头,山西宁武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清新宜人,绿树成荫,流水潺潺。源头往下,他看到的第一个村就呈现了缺水的症状,因为煤窑的开掘,过去直接喝山泉的村民只好从山里用管子引水下来,“半天接不了半盆水,村民非常苦恼”。
下距管涔山不过几十公里,以三口喷涌的泉眼而著称的宁武“三泉湾”,如今只剩下一眼还在涌水,水注直径也小了很多。作为永定河的源头,管涔山曾大面积砍伐森林、开荒种田,造成水土流失,上世纪90年代又大开煤窑,损坏了地下水系。当地为了增加感观,在三泉湾仅剩的一口泉眼架设铁管子加压,使它仍然喷出两米多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