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 都市农庄:高科技农业的艺术表达(图)
都市农庄:高科技农业的艺术表达(图)
时间:2010-06-29 16:05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新锐设计师环保峰会”武汉召开 讨论低碳建筑及生态城市专题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19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Urban Farming概念以公益性互助为其特点,自下而上地推动了社区合作。日前,武汉K11都市农庄的揭幕正是此概念在中国的延伸。 500多平方米的室外平台空间变成一个具有生态技巧景观的花园 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心,绿色成为一种奢侈的呼吸享受和视觉感受,然而连接一个现代化国际城市必备完善的绿化系统,都是以城市绿地为纽带。 政府公益性质的绿地开发之外,还有一个概念在1960年代的美国兴起——Urban Farming。与都市绿地的自上而下的政府政令情势相差别的是,Urban Farming鼓励城市平民利用城市屋顶等特别环境耕种以下降生活成本,针对的是城市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这样的Urban Farming以公益性互助为其特点,自下而上地推动了社区合作。现在,这个概念移居到了中国,日前,武汉K11都市农庄的揭幕正是此概念在中国的延伸。K11都市农庄保持着Urban Farming最初的非营利性质,但是,保持都市农庄的运作成本却离关注弱势群体的初衷越来越远。K11揭幕当天举办了“新锐设计师环保峰会”论坛,与会的设计师们纷纷就Urban Farming 引发的“低碳建筑及生态城市”建设概念,提出了各自的专业经验与见解。 都市农庄的生态循环 这个位于K11新食艺旁的都市农庄 (K11 Urban Farming)位于汉口市中心武汉K11多元文化生活区,由丹麦Kragh & Berglund团队负责设计,500多平方米的室外平台空间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具有生态技巧景观的花园,施展了在城市里种植的功效,其设计综合了高科技农业和艺术表达。轻质金属框架堆砌出由红黄蓝三色组成的立体植物成长盒,几何式放大了种植面积。同时应用了太阳能板供给能量。每个植物“魔术成长盒”都由深藏于楼顶储存空间的雨水循环系统和营养合成系统供给微灌溉支撑。雨水通过管道收集储存于特制的金属罐中,经两层过滤系统除去树叶、灰尘等的杂质,据介绍,这样处理过的雨水可以保存达两个月之久。然后,雨水在另一个养料罐中与营养液按照必定比例混杂,再流经微灌溉系统进入土壤中,满足“魔术盒”里的低能耗栽培蔬菜、草药及各种蔬果植物有机生长。同时,联合天然板材与太阳能灯光布景,营造出自然的休憩空间,成为观赏、食用的多功效都市农庄。 新锐设计师: 发明性想法比技巧更重要 参加K11都市农庄揭幕当天的“新锐设计师环保峰会”论坛的设计师包含: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世丹,AECOM计划及设计中国区景观建筑总监、董事总经理梁钦东,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创作所所长、总建筑师杨明,武汉华天园林艺术有限公司代表等。 梁钦东针对19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Urban Farming做了一些简略的介绍,这底本是洛杉矶政府供给给有兴趣的农民和都市平民的种植土地,让他们养鸡耕种,以下降生活成本,是公益性质的政府行动,形成了都市生产性景观。“缘起之初本是都市里平民自给自足解决生活成本的一种方法。”而现在,也许更多的意义在于附着于“绿色”之上的建筑升值空间。 程世丹认为Urban Farming是一项诗意的生态举动,“是把建筑看作了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他提出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能耗中三分之一属于建筑能耗,而其中又有70%属于住宅能耗,目前国内建筑中99%都是高能耗建筑,节能型生态建筑对于下降能耗的意义非同寻常。建筑节能的方法中有屋顶设施、节能电器、被动通风、建筑南墙绿化带,等等。 杨明带来了最新的上海2010世博会上低碳建筑案例,以法国馆的立体园林,瑞士馆的阿尔卑斯山脉感到的绿色屋顶,新西兰馆里种菜,以及卢森堡馆在钢铁丛林中的花花草草为例,提出一点点的绿色正在狭窄的城市空间生长,认为植物与密集化的生活有着功效性的接洽:“田园属于东方概念,那是对自由空间的想象。当我们把植物种在建筑上,我们的心渴望的是对自然的引领。”发明性的想法,绿色与城市更有趣的联合方法,比技巧更重要,杨明总结道。
相关阅读
曲阜圣城花团锦簇喜迎孔子文化节(组图)
叛逆艺术:日本情色绘画大师佐伯俊男独特之作(1)
日本“开拓团”来华本质是侵略(组图)
济宁第十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启动
济宁第十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将在邹城开幕
济宁市第十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2011年1月7日拉开帷幕
瑞中医药六周年庆典暨中国书画艺术交流协会济宁分会成立
中国书画艺术交流协会济宁分会成立庆典11月30日举行
上一篇:贾樟柯《海上传奇》昨首映
下一篇:网店正式实名制 工商总局普查卖家真实身份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