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6月29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29日从安徽省文化厅获悉,目前安徽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1600余家,年演出40余万场(次),总收入超过6亿元国民币,不仅有效弥补了农村文化的空缺,更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道路。
安徽是戏剧大省,黄梅戏、庐剧、泗州戏、杂技等均有广泛的群众市场和基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已经成为“民间文化新军”。据《安徽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安徽全省领取《营业性演出允许证》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1600余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年演出40余万场(次),总收入超过6亿元。记者在安徽临泉采访时懂得到,临泉县韦小庄自然村有35户人家、180口人,24个杂技队年总收入220万元,人均收入超万元。
据懂得,这些“民间戏班”重要散布在安徽阜阳、宿州、安庆等地,其中仅阜阳和宿州两市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就超千家。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中以马戏、杂技为重要表演情势的近800家,以曲艺、小品为重要表演情势的民间唢呐班子700余家,其它为传统的处所戏剧,如皖西南地区风行的黄梅戏等。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侯露介绍说,这些靠自筹资金、自我发展的“民间的戏班”,发展亦面临社会地位待遇不平等、人才缺乏、队伍单薄等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国马戏之乡”宿州市埇桥区原有近200家民营马戏团,但因无法办理动物驯养及运输证,目前只剩下70多家团体艰巨生存。
为使安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营造更好环境,安徽省文化部门早在2008年就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看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农民和民间艺人自筹资金组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而此次《安徽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调查报告》中也建议文化主管部门从“管文化”向“扶文化”转变,从“送文化”向“种文化”延伸,鼓励兴办多种所有制情势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同时安徽戏剧家协会也积极扶持民间戏剧团体,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扶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