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一个改革家,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主意大刀阔斧的彻彻底底的改革,疏忽了大宋当时的状态。和热血沸腾的少年皇帝一起,难免操之过急。变法遭到韩琦,富弼,司马光等人的反对。甚至连后宫的曹老太太都公开站出来反对。史书上说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固执派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如果你也是这样想,那恭喜你,你被史书带到了误区。
宋神宗时代已是积贫积弱,天灾不断,党项入侵,大辽虎视眈眈,可谓内忧外患。在这种情况下,不变法也免不了被欺的命运,打仗要钱,天灾要钱,纳贡要钱……以前看到过这么一则笑话,说的是宋神宗时候,官员的俸禄拖欠不发,到过年时,连体恤金都没有,宋神宗的大殿里只点四支蜡烛,可见缺钱缺到什么程度。
不改革,大宋也会灭亡。而变法或许还有一线活力。神宗渴望建立汉武唐宗那样的劳苦功高,这个十九岁即位的少年皇帝心坎澎湃,想转变宋代积贫积弱的现状。为此神宗殚精竭虑,起用王安石,罢绌文彦博、韩绮、富弼、司马光等保守派。可以说王安石在必定程度上误导了宋神宗,王安石是激进主义者,不同于司马光和文彦博的慎重。王安石疏忽了最基础的原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宋代百年的积贫积弱怎么会在一朝一夕之间转变呢?这一点很像中国的大跃进,不看现实的国情就冒然进行,失败早已注定。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但王安石变法有一个最大的漏洞就是通过官员之手来帮助百姓,这让人有些啼笑皆非,王安石对宋代的大小官员就这么有信心?当然变法失败的成果就是加速了宋代的灭亡。
神宗算是一代明君吗?对这个问题,我选择沉默,明君的准则是什么?开阔疆土?劳苦功高?造福百姓?
用我的观点来说,神宗生不逢时,他的老祖宗宋太祖制定的那一系列政策到了他这个时代早已把这个国家弄的千疮百孔。赵顼已是回天乏力。
宋,成也太祖,亡也太祖!
赵顼,只不过是替代他的祖辈蒙受苦果的苦命人。他的热血与才干被历史埋没。变法失败,伤心扫兴,忧心忡忡以致三十七岁而逝。
这个被历史埋没了的可怜皇帝。千百年后还有谁能记得?只不过是千古空余恨,还有一声沉重的叹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