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来生大哥那篇《正说“好心情”》文章,对文章中一直争议颇多的几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的见解,个谈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文友包容和懂得。
一、关于编者按:
怎样点评?一则好的编辑点评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标准:
一是要有高度的概括性。编辑按语不是牢骚,也不是絮语,它必须简明简要、清楚无误的定位文章。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好在哪里,欠缺何处,都应当以委婉的语言,奇妙的不失分寸的批示出来。否则,既会蒙蔽作者,不利于他们的进步;也会俗化编者,下降他们的格调;更会误导读者,损害他们的情感。事实上,笔者所见许多网络文学纷争,最初都起源于编辑点评。一味的敷衍了事或片面的求全斥责都不是严谨的编审态度,与为文者所应持的文学观绝对是背道而驰的。
二是要有鲜明的思想性。思想,不仅是文章的生命力,也是文章点评的生命力。某种程度上来讲,一则成功的编辑点评就是一次人文思想的残暴绽放。它不单纯是审核一篇文章的那样简略,更应立足于文章论述一些与之相干的情怀与人生道理。这样的编辑点评才会沾染读者,鼓励作者,升华编者。不能转达一些思想的编辑点评是确定没有存在价值的。
三是要有奇特的艺术性。编辑点评应尽量避免雷同,千篇一律的成果必定是索然无味。奇特的艺术的编辑点评,增加的绝不仅仅是眼球,更是活泼,是难忘,是经典。记得有这样一句电影对白:“经典,更多的得益于相映成趣。”奇特的艺术性的编辑点评恰恰是与文章本身相映成趣的。不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性,必须相容于文章本身的思想与作风,不然,难免会驴唇不对马嘴,独则独矣,却是风马牛不相及。
四是要有主流的道德性。提倡编辑点评的奇特征与艺术性,并非主意抛弃大众化的道德准则,相反,个性化的编审应当且必须弘扬社会公德。奇特最好是以主流的道德性为内核的奇特,艺术也最好是以主流的道德性为内核的艺术,这样的编辑点评才干得到最广泛的道德认同与艺术感召。另类不是不能做,先锋不是不能当,但身处编审客观立场,另类切不可另类到鬼话聊斋,先锋也切不可先锋至神兽魔怪,不然,就有失公允了。
五是要有迅捷的时效性。在文章的浏览角色里,编辑既应当是领航者,又应当是领导者。通常状态下,编辑总是除作者之外的第一读者。既然是第一读者,就得最快的阐明自身对文章的认知看法,给读者供给最佳的浏览视角,给作者供给最好的修正建议。不然,等到文章发表出来门庭若市,众说纷纷,各执己见,再来进行点评,编辑其实早已被动的实现了角色转变,由领航者与领导者降格为普通参与者,编辑事实上就已经懈怠了本身的职责,编辑点评也就沦为了事后诸葛亮,失去了意义。
以上五条是网站编辑追逐你的狼,在编辑文章中总结的一些经验,这五条是我这段时间,重复细看并谨记在心经验。因为自己才开端做实习编辑,如果在三个月的实习期内,所审的文章和写按的质量不过关,就会被清退出编辑团队,并不是像有些文友所认为的,谁想做谁就随便成为编辑。以前写评点,轻松无压力,积分积攒还快,现在编辑审稿,占用时间多,随时都有被扫地出门的情况产生,其实是一件既有压力也很为难的任务工作。
对文章中呈现的错别字,编辑审稿时没有发明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源头还是在作者本人。文章的错字,首先应当从作者自身做起,强内固本是重要。有些作者的投稿,真的很干净养眼,无论是用词、用句,还是标点符号,都很工整,让审稿的人一目了然,看完之后感到身心舒服,相应来说,缩短审稿时间,也进步了审稿速度和效率,这是一种双赢。反之一些作者的投稿,错字连篇,标点符号都不点,编辑后台审稿的页面不太大,看文很费眼睛,有时检查好几遍总还有疏漏的处所。所以不要单靠编辑来改正,一篇好文就像一个人的脸面,天生丽质最好,如果稍有瑕疵经过修复师(编辑)的修复,一样美丽动人。但是修复师的才能和经验也是有高有低的,所以修复后的后果确定不一样。不过,对于有些爱美爱好精巧仔细的人来说,就很重视和注意自己形象,出门之前,必定会精心检查自己的行头和着装,以期达到被别人一见就爱好极致到心里的后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