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这一日三餐吧,毕竟吃啥好呢?不少专家学者都发表了真知灼见,有的还开出了食谱,编出了歌谣。如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就是人们耳熟能详广泛认知的经典描写。可是知道归知道,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譬如早上吃好吧,何谓吃好呢?要吃哪些东西才是吃好呢?不吃这些又有什么迫害?这些问题恐怕很多人就知之不多或者知道却做不到了。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教授的观点是,早餐好的标准有四:一要有主食即馒头之类,二要有奶(含肉如牛肉),三要有蛋,四要有蔬菜(含水果),还可以加些燕麦、蜂蜜之类。她的早餐是一个馒头,一杯牛奶,一只鸡蛋,一些蔬菜,和些许燕麦和蜂蜜。她意味深长地打比喻说:吃了这四样你就可以得100分,吃了三样就得60分,吃了两样你只能得30分,吃一样的话就是0分。
那么我们每天吃的什么?能得多少分?请你认真检查对照一下,给自己阅阅试卷吧。我估计,刚刚合格或不合格的恐怕是大有人在,得0分的也为数不少,得负分的还不胜枚举呢!不信你看,有的人竟然天天早餐吃油条,更有甚者,干脆什么也不吃,来个饿着肚子闹革命。如果真得来个吃饭测验,又容许得负分的话,这些人连其中的一样东西都没吃难道不是得负分吗?
令人不解的是,很多人对吃饭不合格或得0分、负分并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付之一笑。可是如果儿孙学习考得不合格就要大发雷霆甚至拳脚相加呢,更甭说是得0分了。我曾经这样着急地等待过:到何时人们才会把吃饭放到与孩子们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呢?哪怕是稍低些也令人欣慰啊!目前人们的认识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太悬殊了,太触目惊心了。
我只所以赞成把吃饭比作一场测验,旨在让人们对年复一年终其一生的一日三餐提起高度的器重,吃喝讲究点科学,再也不能马马虎虎、麻痹不仁了。我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每个人都盼望自己健康长寿。但是,要想健康长寿,你就必须尊重科学,遵守科学规律。而饮食恰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需要,连起码的饮食都没有一个科学认识和科学态度,又何谈健康长寿呢?
那么,怎样才干做到科学饮食呢?我认为起码应做到如下三点::
一是更新观念端正认识,切实把日常生活引向科学化的正确轨道。把饮食同关注健康、珍重生命、进步全民族的身材素质接洽起来。再也不能想吃啥就吃啥爱吃啥就吃啥了,要力争做到合理膳食科学搭配,身材需要吃啥就吃啥,力求营养全面,按需供给。否则就会远离健康甚或危及生命。此说绝非耸人听闻,庄稼缺了水肥就会枯萎减产甚至绝收,机器缺了油电就会产生故障结束工作。那水肥油电就是它们的营养,一旦匮乏就会在短时间内提出警告作出反应。而人类也是如此,一旦缺乏营养,长期得不到改良,产生疾病侵害生命就已成定局,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迫害轻重的问题了。人们身材的这种信息反馈,通常情况下远比植物和机械要缓慢的多,不容易浮现,也不容易觉察。然而,这潜在的危机却是最可怕最危险的因素,犹如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一样的道理。正因如此,人们往往就引不起器重,麻痹大意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及至病倒了才慌然大悟,再吃药打针进行医治却为时已晚了,就是治疗有效,也往往元气大伤今非昔比了。
二是要学科学、懂科学、切实懂得和控制一些科学饮食的常识和知识。比如,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吃哪些东西才算营养合理(甚至要知道哪些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早饭要好,好到什么档次,中午要饱饱到什么状态,晚上要少少到什么程度,一日三餐为何要如此安排,有哪些科学根据,这些,我们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吃什么知道了,为什么要吃这些也弄明白了,生活条件又容许,何乐而不为呢?除非你不盼望自己健康长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