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两个小故事,是关于父爱和母爱的,现在讲出来,和朋友一起分享一下。
父爱。
一个儿子,来自农村,学的是医学专业,上了几年大学,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他上没了。大学毕业了,可是医院的门不好进,没钱也没有关系的他,混了几年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卫生员。一辈子土里刨食,对他寄予太多厚望的老父亲为此十分着急,从百里以外的农村带他到医院求职。儿子成功地为一家医院做了一例断肠联合手术。有热情人提示他们父子要赶快送礼。他们也送了,就是故乡产的小磨香油,轻得微不足道。医院领导说,如果他能做断肢再植手术,就可以把他调进医院。农民父亲听不出弦外之音,更着急不知道要等到啥时候才有断肢的病人来这家医院做接肢手术。即使有,恐怕也轮不到儿子做。如果没有上手术台的机会,就意为着儿子要永远地等下去。为了儿子的前途,生性笨拙的父亲突发奇想,一急之下剁掉了自己的手指。在手术台上,指名要儿子做手术。手术拆线后,看到还能曲折的手指,农民父亲笑了,儿子哭了,医院领导没话可说了。
当官的父亲,可以用权利来为儿子疏通前途;经商的父亲,可以用钱来为儿子铺垫道路。农民的父亲,没有权,也没有钱,两手空空,但是,他的力量却是惊人。
父爱,很沉重,是雷霆万钧的力度。是大海深不可测的内涵。
母爱。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家里照顾年仅两岁半的儿子,玩了一会,儿子睡了。于是母亲把儿子放在床上,她想趁着儿子睡着的机会出去买点菜。这位母亲在市场上顾不得讨价还价,买完菜就促匆促忙向住的方向望了一眼。这一望没关系,她发明四楼阳台上有一个小黑点在那里蠕动。啊,我的儿子。她大叫一声,猖狂地往回跑,边跑边喊:不要往外爬!但是儿子那里听得懂母亲的话,看到妈妈向他招手,高兴得手舞足蹈,拼命往外爬。这时要跑到四楼禁止已经不可能了,这位母亲发誓要在儿子掉下来以前接住他。于是,她拼命地往回跑,刚好在儿子掉下来的一刹那,跑到楼下并且不顾一切地伸出双臂稳稳地把儿子接住了。
这件事轰动了当地,电台记者赶来,要把这人间的奇迹拍摄下来。这位母亲惊恐地摇头,逝世也不干。后来记者说:不是让她的儿子重新来过,只是找个布娃娃从四楼扔下来,让她接住。这位母亲批准了。可是,一次,两次,三次,布娃娃都掉在地上了。为什么呢?这位母亲说了真话: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而且又是假的。
母亲,历经艰辛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耗尽了血汗。
母爱,是最诚挚的,诚挚到无法比较;母爱,是最巨大的,巨大到可以发明人间的奇迹。
如今,我们已经长大,我们不用父母再为我们费心,我们可以独立了。
独立了的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忙,渐渐地也就疏忽了父母的存在。可是父母却是永远放不下我们,总是挂念着我们。于是,很多的时候,他们很麻烦。我们面对他们反重复复的叮咛,来来回回的吩咐,絮絮叨叨的诉说,没完没了的重复,我们真的有点烦。烦了的我们就由不得要回避,不想接近他们。这时的我们总是用忙敷衍,不愿意回家,或是基本就没有想到回家。
我们太多的时候疏忽了父母的翘首等待,淡薄了那因为我们而日渐苍老的面容。我们实在是不愿意看到他们,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他们让我们心烦。
其实我们不应当这样的,真的不应当。
有一首很好听的歌让我们常回家看看。因为这首歌我很观赏,所以我完整地把它写出来,也让大家看看。歌词如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贺,陪伴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筹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费心只奔个平平安安。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贺,陪伴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筹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费心只奔个平平安安。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费心只奔个平平安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