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你养你,你就必须无条件的听从我的安排。”这是中国绝大多数父母的教导观点和理念,不许孩子能有任何自己的“思想”和“杂念”。
中国的古言:百善孝当先。父母就用则一点作为了对孩子一生的束缚与借鉴。如果孩子有半分的情感或牢骚,后面紧跟的必定就是“你没有出息!你怎么这么笨!你太让我扫兴了!你太不孝顺了!”的诸如此言。
父母用自己的一番看似正确的“苦心”,领导着孩子们小时候的言行,不由黑白的抹杀着孩子们情窦初开的花季,果断的决定着孩子们人生的方向,毫无理由的决策着孩子们自己的婚姻。
父母们在做这些为了孩子们好的同时,却又在积极鼓励着孩子们要勇敢前行、勇于发展的思想。这样在强盛的束缚面前培养起来的理念,孩子们又能怎样的去实现?这种太过抵触的语言,孩子们又能用何来去安?
中国的父母总是擅擅长用“代沟”这个词语,来诠释与孩子们之间的那份沟通,商量的可能性就更加的很难。也许有这样的父母,但商量的那些内容无怪乎只是一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
父母们每天又都在不厌其烦、孜孜不倦的推重着要关注大事,不要只盯小事的理念。这种更加抵触的思想,毕竟又有谁来为孩子们真正的评说与讲解呢?
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都是自己的专属。这就让孩子们的本质已不再是一个有活泼思维的人,却不幸的、没有自由的变成了一个可以随便摆放和指挥的物品。
不可否定,天下所有父母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够有出息、有建树的好的出发点。但又有多少父母能够真正的明白“人之初性本善”的寓意呢?
当孩子们稍有怠慢或者犯错的时候,批评和谩骂就成了父母们的家常便饭,甚至会用打和体罚来作为孩子们犯错后应当得到的“奖赏”和下不为例的“教训”。
而这种打就真的只是这样的吗?正确的说这种打就是一种父母们来宣泄自己辛苦的情感和由来已久的报复“社会”的手段。恰恰就是这种手段,却“理所应当”的发泄在了这些无辜孩子们的身上。
中国父母的教导方法,毕竟到何时才干真正的有所转变。恐怕也只有一个字能够很是正确的为之实现: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