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端,不少主宰当代艺术话语权的大腕首次从画室转战书房,用传统文字代替绘画语言,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沉淀和梳理,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对艺术的思考毫无保存地向大众展现。方力钧近日刚刚推出自传《像野狗一样生存》,一上市就占得三联书店销售排行榜榜首地位,除此之外,张晓刚也在今年推出书信集《失忆与回想》,蔡国强也持续推出《蔡国强:我是这样想的》和《异想天开:蔡国强与农民达·芬奇》两本书。
方力钧
自传讲述艺术梦
今年6月刚出版的方力钧自传《像野狗一样生存》一上市就盘踞三联书店销售排行榜榜首。这对于一个从来没写过书的“新手”堪称奇迹,这也可以证明,方力钧在艺术圈超高的人气帮他带动了销量。这本书就像他的“泼皮现实主义”绘画一样,有个叛道离经的书名,同样也和他的绘画有关,去年他在中国台湾做了一次体量宏大的个人文献展——“像野狗一样生活”。就像他本人所说的:“情愿像野狗一样地生活,也不要做一只家狗。”表达的正是心坎对个体自由的渴望,和对群体意志的反思。
《像野狗一样生存》中,方力钧将自己的艺术态度、艺术立场、工作方法、思维方法和处世原则等娓娓道来,不仅讲述了自己的艺术梦以及为之所做的保持和努力,还解密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个体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人的心态,看待世界的态度能断定他的艺术成绩。书中还收录了方力钧多幅油画、版画、素描、雕塑等作品照片。方力钧的语言作风活泼得就像他的画作一样玩世不恭,活像一个在江湖上的兄弟在跟你聊天,而不是一个当代艺术大师。与许多标新立异的艺术家不同,方力钧称自己是“lucky鸡”,他调侃道:“这种鸡可能是野鸡。因为逝世亡的概率很大,所以如果在它领会生命之前逝世掉了,那么它不够荣幸;如果它能活下来,那它就有了对生命的懂得。”
张晓刚 书信集纪念逝去青春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晓刚书信集《失忆与记忆》书名起源于他本人的一个绘画系列。该书也算是一本横跨了15年的回想录,从他23岁刚从美院毕业一直记录到1996年开端在画坛崭露头角,堪称这位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的“青春之歌”。就像张晓刚本人所说:“重新收拾这些几乎要遗失的残缺散乱的书信,以此纪念生命,纪念青春,并对我们多变的生活开端作一个起码的交代。
《失忆与记忆》收录了张晓刚与周春芽、毛旭辉、叶永青等朋友之间的通信,将一代艺术家互相鼓励、对艺术的保持与挣扎记录在案。张晓刚表现,去年年初自己在收拾材料时发明了这批书信,便在艺术评论家吕澎的鼓励下着手将1981年至1996年的书
信集收拾出来。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基本没有艺术市场,而2009年正好是艺术市场萧条的特别时代,这时候来回想过去就显得有点意思,“那会儿,有时很失落,有时又很浮躁、很可爱。但都很边沿、很穷,大家对艺术很执着。”这本书信集中张晓刚为了保护个人隐私,避开了家书内容,大多只涉及与周春芽等朋友关于艺术和人生的讨论。吕澎指出该书信集供给了大批史料,帮助我们去懂得那个年代。
蔡国强 连推两本讲述“盗火者”独白
在中国当代艺术家那份“世界性”名单中,蔡国强是最被关注的,也是玩得最为猖狂的一个。如果你不熟悉艺术,对他的名字也很陌生,那就回想一下北京奥运会揭幕式上的“大脚印”,那29个沿着中轴线走过、代表着时代步伐的脚印多么令你震动和激动。今年5月4日的蔡国强个展《农民达·芬奇》举办之前,他在接收本报记者专访时就流露,最近他会有两本书出版,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蔡国强:我是这样想的》和《异想天开:蔡国强与农民达·芬奇》上了豆瓣的读书频道。《蔡国强:我是这样想的》书中还收录了蔡国强本人及其工作室供给的百余幅可贵的图片,从青涩的少年时间,
到闯荡纽约顶级美术馆,从为外星人所做的大型艺术景观,到一个人在美国核实验基地点燃自制蘑菇云,这些图片以另一种情势记录下蔡国强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足迹。而蔡国强的另一本书《异想天开:蔡国强与农民达·芬奇》则是他的《农民达·芬奇》个展全纪录,同时也把自己行程将近9000公里、绕了半个中国寻访了九位农民发明家的全部过程首次曝光。 记者 杨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