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2月以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发明了大范围的西周祭祀遗址。专家认为,本次发明的西周祭祀遗址是西周考古的重大发明,它的发明为深入研究西周东都成周(通称为洛邑)的历史地位、城市布局等问题供给了极为重要的材料,为洛阳的都城发展史增加了新的内容,也为寻找记录中的“周公所建洛邑”供给了新的线索。
[发明]祭祀遗址有灰坑90座
2009年2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园林实训楼基建的考古发掘中,发明了一处西周时代的祭祀遗址。
此次发掘地点位于洛阳市中州东路北,西距瀍河约800米,西北距离北窑西周墓地及铸铜遗址约4000米。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6月6日颁布的《西周洛邑祭祀遗址考古发掘情况汇报》显示:截至目前,工地总发掘面积为1440平方米,地层分为6层,重要为唐代和西周时代文化堆层。共发明西周灰坑90座、沟1条、墓葬20座,其中37座西周祭祀坑和1条西周沟的发明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此外,发掘出西周遗物陶器、铜、石、骨和蚌器等遗物,重要器物有陶鬲、陶簋、陶罐、陶盆、陶甑、铜削、石斧、骨锥和骨簪等。在祭祀坑中,考古工作者发明有人骨、马骨以及卜甲,发明多处散布密集的人、兽骨坑。
据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周立介绍,这是一处面积较大的西周早期祭祀场合,目前仅可见祭祀区的南部边沿。从目前揭穿部分的东、西以及北部均仍有祭祀遗存的现象来看,祭祀区的东、西、北边沿应在目前工地所揭穿范畴之外。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曾对工地外围无法发掘区域进行过钻探,“从钻探数据来看,发掘区域的周围遗迹现象较少,目前所发掘部分应为该遗址的中心区域。”
由于受发掘面积所限,祭祀区的外围相干遗迹尚未发掘,很难确实地说此祭祀区附属于某个大墓或者某组宫殿建筑。
[鉴定]人骨马骨同处一坑
记者在西周洛邑祭祀遗址中看到很多动物的骸骨。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侯彦锋介绍,目前他们已经为21个灰坑做了动物骨骼鉴定。其中,马骨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牛、猪、狗的骨骼。
在这21个灰坑中,共有22个动物遗骸,其中一个灰坑中有猪、牛两种动物。据介绍,从这21个灰坑的鉴定成果来看,动物的骨骼大多保存得相对完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共同对灰坑中的人骨进行了鉴定。据鉴定专家王明辉介绍,由于现场保护的需要,所有的人骨鉴定工作都是在现场进行的。他们一共鉴定了24个个体,分辨为12个灰坑的13个个体,9个墓葬的11个个体。
在灰坑的13个个体中,有8例男性或偏向于男性的个体,2例女性个体,3例由于保存较差无法断定性别,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从年纪散布上,男性多为壮年,女性为青少年,性别不明者2例为儿童,1例为成年。在37座西周祭祀坑中,29座有较为完整的兽骨,3座有非正常逝世亡的人骨,另有5座有成堆摆放的碎兽骨。可见当时人与马是在同一祭祀坑中作就义的。
[推断]这里应是西周洛邑城址
据懂得,西周洛邑城只有文献记录,其具体地位至今未有定论。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营建洛邑,这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等文献材料中均有记录,而此洛邑城址的具体地位至今未有定论。根据文献《尚书·洛诰》记录,周公营建洛邑前召公曾来洛相宅,“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据此可知,洛邑很可能是横跨瀍水两岸而建。据周立介绍,多年来,在瀍河两岸的考古工作也发明了丰富的西周遗存,瀍河以西的邙山南麓发明有西周贵族墓地;瀍河以东发明有大批的殷遗民墓;贵族墓地南邻的瀍河西岸发明有大型的西周宗族铸铜遗址等。种种现象表明,这里应是西周洛邑城址。此次大型西周祭祀坑的发明,又为西周洛邑城址位于瀍河两岸增加了新的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