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
公元705年,武周的创立者,以女子之身执政15年之久的则天大圣皇帝终于在通天宫与世长辞了。却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慨叹和恼怒:宋庆龄认为武则天是“封建时代出色的女政治家”;李白也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而清朝王夫之则认为武则天乃“鬼神之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从古至今,关于武则天的书作和影视戏曲作品早已是数不胜数,每一部的作者都从不同角度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多面的传奇武后。她的残暴几千年来已经世人皆知,她的淫荡也早已是昭然于世。而对于这两者的叙述,林语堂先生的《武则天传》最让我记忆深入。
一个个强烈的怀疑接连在脑中浮现:是什么原因让她这样无道呢?晚年的她又真的淫荡吗?经历种种,她又真的拥有过爱情吗?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童年的经历对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即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也不例外。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穷的权利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风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卑微的出生,又使她饱受流俗的鄙弃,而不甘埋没。这一特别的际遇,强烈的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猖狂的去追逐权利,以唯我是从的愿望和以冷淡而不择手段的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自父亲逝世后,武后母女总受到两位兄长的欺负。林语堂先生在《品味人生》一书中也曾指出中国人的三大恶劣而又重要的德行中,位局榜首的就是忍耐。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幼小的武则天就怀着这份隐忍之心在家中度过了苦涩的童年,终于在十四岁那年,凭借其美貌被唐太宗招入宫中,封为才人,并赐号“媚娘”。本认为一切都将苦尽甘来,却本来,只是一场空欢乐……
我们都知道,武后与唐高宗李治共有四子三女,宠幸昭然若揭,生育才能也无庸质疑。这就不禁要让我们怀疑,武则天服侍太宗长达十四年之久,可是却从未留有一子一女,也从未升迁过,这些又都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必须确定的一点就是武则天的确是很貌美的,虽然史书上没有给予正面的描写,但是根据对其女儿太平公主的描写我们也可以看出。都说武则天和太平公主长相很类似,书上记录太平公主是“方额广颐”,因此武则天也应当是这样的吧。再说,武则天之所以得以入宫所凭借的不正是她的美貌吗?由此看来,她之所以不被看好,必定是因为不得太宗的爱好,那么这样一位貌美的才人到底做错了什么让自己受了十四年的冷落呢?
还记得武后晚年时曾三番五次的提起关于狮鬃马的事情。在这件事情当中,武则天所表现的毒辣和果决,也许连太宗自己都无法奉承,真是又惊又喜。高兴的是竟然还有这样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但是更加惊恐的是她竟然就在自己的身边,每每想起,都会让自己不寒而栗。自然也就有了防备之心,因此即使媚娘使出浑身解数,即使太宗再怎么爱好她,她也转变不了原定的命运……也许,当年仍年轻的她还太过浮躁,太急于表现,太盼望凭借其足够的美貌与智慧可以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鹤立鸡群了,可是,悔不当,一失足成千古恨……
十四年宫中卑微的身份、卑贱的地位,让她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审视和思考在宫中该有的生存之道。所以,她很明白的懂得到,在诺大的后宫之中,她就像是一个寄生虫,必须找到自己的依附体,可以始终保护着自己。放眼望去,太子李治成了她势在必得的一个救生圈!
25岁的武则天,她的心中是否对这一对父子都怀揣着爱呢?正值少女情窦初开的时候,太宗从苦痛中拯救了她,带给她新的生活,新的憧憬和幻想,可是,却又在最短的时间里,吞没了她更多的期望,只因为自己的一个小小的“错误”……每一个强者都盼望有一个贤惠服从的妻子,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
自己最初的懵懂竟是与一个好汉的相处,太宗的好汉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信任在每一个少女的心中他都是一个无敌的勇士,是自己爱情伴侣的最好的人选,我想太宗也必定是媚娘心中的偶像吧?!可是在这样幽幽深宫之中,爱情不是全部,生存成了艰巨的角逐,仿佛就是一场战斗:胜者为王败者寇。所以,另辟蹊径是唯一的措施。逃离,永远只是懦夫的所为,一个真正懂得生存之道的人就会明白,自己的世界里解决艰苦才是最聪慧的决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