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儿时,就有人经常谈到故乡出了一个大坏蛋何应钦。这个坏蛋,在国民党反动派中仅次于蒋介石,但不知坏到什么程度,没有人说得明白。只说他家祖辈靠剥削老百姓起家、坐大,养育着何应钦五弟兄如狼似虎,视共产党人为眼中钉、肉中刺。距兴义城40公里的泥凼,就是何应钦的故居,有百十间楼房,竟连马圈上也雕龙画凤,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前的旧中国,马圈都比一般富户的住房还要好。解放后,他家王侯似的住房,一直被作为泥凼区政府办公应用,但还嫌大了点。儿时,小朋友们都认为有何应钦这个老乡,深感羞愧,给故乡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背上沉重的耻辱。特别是跟何家有点远房血亲的人,更是无地自容。
1985年后,何应钦的故居被列为黔西南州文物保护单位,接着又成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申报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外交部驻美国大使跟美国有关部门的接洽,找回何应钦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材料,同时也得到台湾国民党有关部门的帮助,何应钦先生比较完整的历史材料和图片才得以再现。
如今的何应钦先生的故居,通过历时近两年的修缮,恢复了原样。美国人、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日本人等世界各国的朋友,特别是台湾的朋友,每年都有近十万人来到何应钦先生的故居泥凼,旅游观光,懂得这个不平常人物非常的一生和他的故居。并留下一些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东西,特别是那些曾被何应钦赏识、提拔、重用过的人的子弟,还捐出款物给故居管理处,吩咐保护好何先生的故居。
1890年4月2日(清光绪十六年闰三月十三日),何应钦出生在贵州省兴义县泥凼村,即今黔西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泥凼镇风坡湾。何应钦发迹显赫以后,风水先生和趋炎附势之徒便造出了“泥凼风水好,是坐在金交椅上,所以出了个何应钦”的活来。何家的故居,每当何升官一次,就将整座房子的柱子加高一截。现在保存完好的这栋房子,每一根柱子实际上都是由几截组成。据说这叫“节节高”。就是何应钦本人,也把祖辈生存在泥凼,当作神灵的启发和选择风水的成果。何应钦先生晚年在台湾思乡心切,请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画一幅泥凼风景图。此图由何应钦自己回想故乡的面貌,张大千执笔创作而成。此图问世后,台湾的官方到普通百姓都知道,泥凼风水好,使这个穷乡僻壤、名不见经传的处所,驰名于世,杜撰出“地灵人杰”。
何应钦就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期间,1945年三月下旬,何应钦与顾问麦克鲁在云南观察部队返重庆途中,顺便在故乡兴义逗留数日。兴义当局对总司令荣归故里,举办了空前隆重的欢迎。兴义县长将兴义的所有师生和市民排成几公里远的欢迎队伍,由于有美国将军麦克鲁的随行,更使何应钦体面威风。此次回乡,何应钦邀请昔日同学聚会,还亲往已改为省立中学的母校参观,并指指导点说,哪里是他当年的教室、寝室、堂长室、学监室,畅谈了那时的学习情境,数落一些教师的姓名和教学情况,也提到一些逝世去和现存的同学。在欢迎会中,何应钦以勤、俭、诚三字作题,以他自身的情况作内容,发表了演说。
何应钦于1909年在武昌陆军中学就读期间,同年入日本振武学校。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国,在沪军都督府任职。1913年再次赴日本,在日本留学期间,何应钦认识了孙中山、陈其美、蒋介石、黄郛等许多精英人物,并参加同盟会,为后来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1916年学成回国,时值贵州陆军广觅军事人才,受到黔军司令王文华(贵州兴义人)的器重,并将其妹王文湘许配给何应钦。在贵州政坛上和军事上,何应钦上演了一幕幕出色的故事,1920年王文华遇刺身亡,贵州政权落入谷正伦手中,何应钦被迫离开贵阳去昆明投奔督军顾品珍。
1924年,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何应钦出任教导长。从此,何应钦从夜郞故地的深山中脱颖而出,在民国初年南北军阀割据混战的夹缝中平步青云;在派系立林、抵触倾轧几无宁日的国民党官场中,能游离于漩涡之外,或虽偶有卷入能化险为夷。被后人冿冿乐道。
相关阅读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