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美文欣赏 > 不可居无竹(2)

不可居无竹(2)

时间:2010-07-12 16:22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精气神,作为后天意识,是在社会实践和学习中形成的,其中读书、审美和各种艺术运动是重要的方法。
  
  读书能获得精气神,梁实秋说了,自然是对的,但他只从改良人的气质修养方面来说,似乎窄了点。读书,至少读古书可以史为鉴知得失。不过一篇短文不能面面俱到,我们不必苛求。
  
  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指音乐的魅力。《韶》乐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因为《韶》乐是和美之声,和谐之声。它用音乐的旋律,表达了“和”这样一个中国哲学的重要理念。音乐鉴赏,可以获得精气神。
  
  再看东坡夫子“不可居无竹”。竹,虚心有节,宁折不弯。四季长青,不择地而处,能随遇而安。竹,在中国文人的心中已经不只是自然之物,而是超凡脱俗的移情之物,是气节的象征,是做人的高标。我又想起郑板桥在山东当县令的时候在自己一副《竹》画上的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生民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这里,竹已经更不只是观赏对象,而是警示、吩咐和叮咛:为官执政者,要心系百姓,“一枝一叶总关情。”观赏自然,感悟生活,都可以得到精气神。
  
  再回到文章开头。文章开头引用东坡诗最后两句:“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哪)有扬州鹤?”这话什么意思?传说古代有那么几个人在一块闲聊,各自陈述自己的愿望:一个说想做扬州刺史,一个想腰缠万贯,一个想百年后骑着仙鹤升天成仙,第四个人则愿“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他想什么都要得到。此人必定如梁实秋所说:“陷身于世网灰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精气神尽矣。“世间那有扬州鹤?”东坡夫子对这种私欲膨胀、贪得无厌的生活寻求是持批评态度的。
  
  竹,中国文化符号,竹,当代文明的标识。
  
  “不可居无竹”!

相关阅读
  • 女人不可太强势
  • “温和”——男人不可或缺的心情
  • 弃妇不可怜
  • 不可深究
  • 贫富混居不可能减少贫富间隔阂
  • “鱼和熊掌兼得”不可取

  • 上一篇:韩寒就是韩寒,绝不是他人所能代替的
    下一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