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电视相亲节目火爆,拜金女和炫富男被推到人前,引发择偶观之争。而凤姐的横空降生,又让人们朝着娱乐至逝世的方向一路狂奔。人们热衷花费相亲话题折射出新旧价值观的博弈,以及单身80后的集体焦虑。而注册交友网站,参与网上相亲,对于很多单身男女来说,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在“相亲”热潮下,一起来看看这网上相亲的“靠谱”程度。
交友网站相亲运动翻倍增加
相亲交友网站世纪佳缘开创人小龙女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表现,同比去年,今年由世纪家园网组织发起的线下相亲交友派对无论是运动场数还是参加人数都翻倍增加,单华南区的相亲交友派对今年已高达600场之多,每场约300人左右的运动,报名人数往往都在1000人以上。更多的人愿意参加相亲交友运动,参加者的年纪段也产生了一些变更,以往参与者的年纪多为24岁或以上,今年则降到了21岁。择偶观也在变更。“每个年代的择偶观念都不一样”,小龙女表现。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会选择家庭成分好的,现在,人们会把物质条件放在前面。“现实条件下,女性可能无法独自买房,她把这个盼望放在对方身上,有房成为了必要条件。但是这个条件并不充分,因为并不是有房就是有了一切。”
相亲不再仅仅是一对一的社交运动,网络的介入,也让相亲的媒介产生了变更。个中原因,电视相亲节目亦有贡献。小龙女说,虽然电视相亲节目无法解决所有单身青年的问题,但它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鼓励了那些以往不敢参加相亲的人英勇踏出第一步:既然别人可以在电视上英勇说出自己的择偶请求,那么,我注册相亲网站,参加相亲运动,也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更何况,比起赴媒人之约或者自己参与一对一的相亲,大型相亲运动显然更有吸引力,高性价比之余,也免去了“见光逝世”的为难。
电视相亲节目和相亲交友网站的合作,让更多人认同并愿意尝试通过相亲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相亲不再是一个有着陈腐标签的社交行动,时代和观念的变迁让它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情势。
相亲达人越战越勇
相比起电视相亲节目中彪悍英勇的嘉宾们,现实世界中锲而不舍的相亲达人们更多了一份真诚和谦虚。搀杂在年轻已过而立未满的为难年纪层里,他们在长辈们的催促声中向“脱光”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据不完整统计,Sindy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参加超过十场相亲运动,平均每个月作战一次。任职于金融公司的她有稳固的工作,自认条件不差的她却依然单身,至于原因,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她注册了数个交友网站,也广发消息让身边人帮忙留心,积极参加大型相亲运动和线下聚会,来往过一两个相亲对象,但都无疾而终。相亲失败,“不是我看不上人家,就是人家看不上我”,频道对不上,但无伤Sindy持续相亲的勇气。她的择偶条件看起来并不太高“长得要好看,有品味,经济条件不能太差,人品好,有教养,有内涵”,至于什么才算是“经济条件不能太差”,她的答复是“起码月收入要比我高,现在可以没有房,但要有买房的才能,工作稳固,有发展前途的”。拦在Sindy幸福前面的房子,同样也是众男士们的最痛。
对另一位相亲斗士阿赵来说,相亲是奉父母媒人之命而不得不完成的“功课”。虽然主观上盼望尽早“脱光”,但他对相亲却不抱太大盼望,毕竟代沟摆在眼前,合父母眼缘的大多不符合自己的请求,和陌生女生吃饭或者看电影已成家常便饭,却没有一个能够和自己合衬。按硬件来说,即便不算“钻石”级别,阿赵也属于枪手一族,名下有房,而且供职于事业单位的他也有着稳固偏高的收入。阿赵的择偶条件有些“另类”:豪放、主动、爱艺术。符合这三样的女生也不在少数,只不过,生性忸怩的他极少主动告白,在等候中对方已成他人新娘。蹉跎至今,他仍然在相亲的路上,暗恋有余,主动不足。
和Sindy、阿赵一样的人还有许多。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4.6%的人表现,身边有很多人在相亲,参与调查的人中,“80后”占51.6%。相对以往被动相亲,认为相亲代表自己是“滞销”,现在更多人认同并且愿意参与到相亲的运动里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