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朋友想练字,我想送他一支笔。说到笔,我的废话又多了。想要练一手好字,若先有一支好笔,那不得不承认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了。人常说纸墨笔砚,笔就是其中之一,但这哪里的笔才干堪称宝呢?这就得从南唐时说起了,南唐时“纸墨笔砚”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所以在南唐时,诸葛笔才堪称宝。但宋朝“纸墨笔砚”则特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所以宋朝以后,纸墨笔砚中的笔就只是特指浙江湖州的笔了。这其中徽墨和宣纸皆是产于安徽,端砚产于广州端州,即今广东肇庆。
书法是中国古老的艺术,而笔与书法关系可谓密切至极。西方人发明了鹅毛笔,而中国人发明了毛笔。曾有专家说毛笔在我国战国时代就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名称不一,《说文解字》中记录:“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可以证实这一点。当然又有秦代蒙恬造笔之传说,但毕竟只是传说。而东汉时,人们开端在笔杆上刻字,有了对笔进行镶饰和装饰的工艺。蔡邕著《笔赋》,则是中国制笔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对毛笔的选料、制作、功效等作了评述,结束了汉代以前无文字评述的历史。有意思的是汉代官员为了奏事之便,常把毛笔的尾部削尖,插在头发里或帽子上,以备随时取用。因其既是书写工具,又是发簪,故谓之“簪白笔”。
练一手好字,要一支好笔,那什么样的笔才好呢?一支好的毛笔应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尖”就是笔锋尖锐;“齐”就是修削整齐;“圆”就是笔头圆润;“健”就是毛笔弹性强,写出的字锋利刚健。我国最著名的笔是出自浙江湖笔和河南的太仓毛笔。湖笔它挥洒自如,经久耐用,素有“笔颖之颖技甲天下”之称。太仓毛笔的特点是笔锋锋利,饱满圆润,吸墨性强,应用起来柔而不软,婉转流畅,富有弹性。太仓笔多是姓潘之人所造,故有“南湖北潘”之说。
毛笔根据选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根据大小标准的有不同又分为楂笔、提斗、条幅、大楷、中楷(寸楷)和小楷、圭笔。其中楂笔最大,笔杆比碗口还粗,有几十斤重,最小的是圭笔。
而我国始于南北朝之前,羊毫已成制笔材料。书法最重笔力,羊毫柔而无锋,书亦“柔弱无骨”,故历代书法家都很少应用。而颜真卿和柳公权世称“颜筋柳骨”,可想柳公权是绝对不会用羊毫了。羊毫造笔,大约是南宋以后才风行。而被广泛采用,却是清初之后的事。因为满清一代讲究圆润含蓄,不可露才扬己,故只有柔腴的羊毫能达到当时的请求而被广泛应用。羊毫的柔软程度亦有差等,若与纸墨佩合得当,亦能表现丰腴柔媚之作风,且便宜易得,毫毛较长,可写半尺之上的大字。
狼毫笔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制成。前代也确实以狼毫制笔;但今日所称之狼毫,为黄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见的记录甚晚,有人也以“鼠须笔”即狼毫笔,则狼毫之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晋代之前,但无法确定。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毛病与紫毫类似,也没有过大的。狼毫笔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关东辽尾”。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参加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参加豹毛制成的)、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
紫毫笔则是取野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我国南北方的兔毫坚劲程度不尽雷同,也有取南北毫合制的。兔毫坚韧,谓之健毫笔,以北毫为尚,其毫长而锐,宜于书写劲直方正之字,向为书家重视。白居易紫毫笔乐府词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将紫毫笔的特征描写的非常完整。但因只有野兔项背之毛可用,其值昂贵,且豪颖不长,所以无法书写牌匾大字。紫毫笔挺立尖锐而锋利,弹性比狼毫更强,以安徽出产的野兔毛为最好。
相关阅读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