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 专家回应对《砥柱铭》的质疑:确是黄庭坚真迹
专家回应对《砥柱铭》的质疑:确是黄庭坚真迹
时间:2010-07-14 17:00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以4.368亿元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的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作品《砥柱铭》,在成交一个多月后仍然不断引来质疑,昨天更有多家媒体报道一位河南藏家站出来直陈该作品是赝品。与此同时,多位对黄庭坚书法艺术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却认定《砥柱铭》确是黄晚年“变法”初期的作品。 书法家的生平履历是最好的佐证 对黄庭坚书法作品有着几十年研究的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黄君在接收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现,经过鉴定,他认为《砥柱铭》应当是黄庭坚54岁左右的作品,具体的创作年代应当在1096年至1098年前后。 黄君介绍,细读书法的内容不难发明,这件作品是黄庭坚写给一位名叫杨明叔的友人的。而研究黄庭坚的人都知道,黄是在1095年被贬官到四川黔州,即今天的四川彭水之后才认识杨明叔的,之后杨明叔拜黄庭坚为师,黄庭坚在黔州时与杨明叔颇多书法往来,收录在黄庭坚文集——《山谷全集》里与杨明叔的信札就有17件,赠答诗歌题跋等20余首。惋惜黄在黔州只待了三年,之后又被贬往四川宜宾,再后来出蜀赴荆南,两人的来往遂渐渐少了。因此,黄君认为《砥柱铭》应是黄庭坚在黔州居住期间,为砥砺杨明叔学问为人所作,时间约在1096年到1098年3月之间,且极有可能是在离开黔州时,为临别纪念所写。 《砥柱铭》符合书法家作风变迁的过程 黄庭坚存世的书法作品大约有一百零几件,为了研究的需要,黄君曾经遍览这些作品的原件或图版。他进一步说明,如果将黄庭坚的这些作品按次序排布起来,可以很直观的找到《砥柱铭》所处的时间节点,并且从中看出书法家作风流变的过程。 黄君认为,《砥柱铭》正是黄庭坚晚年开端转变自己的书法作风、进行“变法”初期的作品。其作风与后来的作品在笔法的提按、点画线条的起伏变更等细节上有一些差别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造成一些专家对这件作品存疑的一个重要原因。《砥柱铭》作为一件大字行楷书,它的书风特点是十分典范的——结字苗条奇崛,呈放射状,笔法开张、挺立,章法则参错误落,整幅作品气味淋漓潇洒,气势夺人,而所有这些,其实也是黄庭坚其他大行楷名作的共同特点。 黄庭坚研究专家也曾颠覆自己的结论 在《砥柱铭》拍卖之前,拍卖方北京保利拍卖公司还曾经邀请台北故宫博物院领导委员会委员,也是国际上著名的黄庭坚作品研究专家傅申进行了鉴定。全世界黄庭坚传播下来的作品,他几乎全看遍了。有意思的是,30多年前傅申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时,写的博士论文就是黄庭坚的书法艺术。而对于黄庭坚的这件作品,他写论文的时候,当年还特意赶到收藏它的日本有邻馆看了复印件和有关材料,那时他有一些保存看法,于是在论文中将《砥柱铭》列为黄庭坚“疑而不能下定语的"问题作品"”。 但是前不久在看到了《砥柱铭》的原件后,他终于断定为真迹。为此,傅申先生还重新撰写了一篇两万余字的论文《从存疑到确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记者看到,在这篇论文中,傅申从《砥柱铭》的笔法结字、异写字、补笔以及书法家书风的变更、书法家与杨明叔的来往等多个侧面进行了论证,并对质疑者的疑问一一进行了回应。比如,针对有人质疑《砥柱铭》中有两个“示”部的字:“祝”、“礼”,却写成了“衣”部,多了一个点;傅申提出:在唐代释大雅所集王羲之书《兴福寺半截碑》中的“祉”字,就是从“衣”部,有两点;元代书家杨维桢所写的“祝”字也有两点。如果这是捏造的,难道捏造者是故意要留下这破绽让人来挑剔识破吗?因此,这反而成了《砥柱铭》为真迹的有力辅证。对于这一点,本身作为书法家的黄君也认为,应视为书法家的特别书写习惯,是异写,而不是别字。 还有一些质疑者对《砥柱铭》中的一些“补笔”提出了异议,如第52行的“之”字,落笔时将一个“点”误写为短横,随后补加一粗短的瓜子点。对此,傅申认为,这在鉴定学上不足以构成伪迹的理由。此卷的书写,“一片神行自然,并无迟疑迟疑的局促或窘态”。但是大部分书家在书写时对于偶然不能心手相应,或工具不称时,所写出不如己意的笔画,会有即时或过后加以补笔修正的情况。而据黄君介绍,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类似的补笔或修正也有六七处之多。 本报记者 丁肇文 (起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胡适的求真和“仗义说话”:劝陈独秀为后人留真迹
保利回应《砥柱铭》真伪:质疑者没见过真迹
黄庭坚《砥柱铭》天价成交:何以天高云淡
董作宾甲骨文真迹现身 收藏者十多年不知是宝(图)
上一篇:地球每2700万年一次物种大灭绝 人类剩1600万年
下一篇:中国最大王妃墓园将对游人开放 曾尘封400年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