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座古墓惊现朔黄铁路东侧
昨日10时许,记者驱车奔赴平山县上三汲乡,穿过一个涵洞,来到朔黄铁路东侧,可以看到田野上考古探方密布,走近,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古代墓穴呈现在眼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文物专家、考古队履行领队樊书海正带领考古队员在此地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据樊书海介绍,按计划,朔黄铁路平山县三汲站扩能改革工程要在铁路东侧、中七汲村西建一处货场,考虑到平山县历史上属古中山国境内,地下文物可能埋藏较多。石家庄市文物局便组织文物专家,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勘察工作,当时探出此处有古代墓葬91座。
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从今年5月中旬至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队在此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经过密布探方、仔细勘查,共发掘出战国墓5座、西汉墓63座、东汉墓1座、唐代墓12座、金代墓7座、清代墓9座;除此之外,还有3座古代墓葬正在发掘中,合计100座古代墓葬,比勘察初期多出9座。
古代墓葬如此集中非常少见
位于铁路东侧的考古工地有500多米长、100多米宽,里面有四五米长、两三米深的长方形汉代、清代墓穴;有直径约四五米,深浅不一的圆形唐代墓穴、金代墓穴。在这么小的范畴内,竟埋藏着100座古代墓葬,并按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等级森严、有序排列着,真令人不可思议。
“古代墓葬如此集中,数量如此之多,在河北省非常少见。”樊书海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河北省考古部门曾在灵寿县境内发掘出400多座古代墓葬。之后,在同一地点发明上百座墓葬的事就非常少见了,尤其是这些墓葬纵跨多个历史时代,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就更少见了。”
平原地带竟发明两座洞穴墓
据介绍,在现场考古队还发明了两座洞穴墓,一座属于唐代,一座属于清代。“在我国,洞穴墓大多发明于大山的石头中、断崖下,而在平山县上三汲乡这种平原地带,竟然也发明了两座洞穴墓,这在全国范畴内也是罕见的。在平原地带,当时人们为什么会将逝者埋在洞穴中?至今,专家们说法不一,谜底待解。”
考古人员还在一座汉墓中发明古人用石灰做的棺材,这种材料制作的棺材,在河北省的文物考古工作中也是很少见的。
唐代墓中夫妻二人“手牵手”
樊书海还指着一座圆形墓穴告诉记者:“这是一座唐代墓葬,我们发掘时看到,墓室中夫妻二人的骨架还手牵着手。我认为,二人应当是同时因某个事件非正常逝世亡的。”一千多年前夫妻二人牵手逝世去,这个姿势也在墓中一直保持了一千多年,其中蕴涵多少事,令人浮想联翩。
[1][2][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