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短短4年来,北京读客图书公司策划了一大批畅销书,从《藏地密码》、《黑道风云20年》、《我们台湾这些年》到《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以下简称“发财日记”)、《侯卫东官场笔记》、《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始皇》。日前,央视《商道》栏目对读客经营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接收《中国消息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读客图书董事长华楠表现:读客一直保持像卖牙膏一样卖书的理念,将快速花费品营销模式带入传统书业,从读者购置心理流程出发,缭绕货架信息环境打造图书产品,转变了传统书业营销模式,不断发明畅销奇迹。
清楚转达图书定位
华楠生于1974年,读客总编辑吴又生于1979年,两人都属“70后”,在书业属于绝对的新生代。据华楠介绍,《藏地密码》系列是读客策划的图书中影响力最大的,《藏地密码8》刚刚上架,至少从最近时段的表现来看销售成绩非常好。很多人说读客的营销和推广才能太强了,到处都是读客的消息,还有的记者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说,读客的每一本新书都有上百万元的营销费用。事实上《藏地密码》系列到今天为止,在营销上没有花1分钱,没有任何一个广告,或者没有任何一个消息发布会。“我们的期望是,只要读客的书放在货架上,必定是这个货架上最清楚的。其清楚表现在,这本图书的色彩设置和货架上其他书不一样,在第一眼给读者转达的价值必定是简略明白的。”华楠说。
读客做每一本书,最先考虑的是如何把这本图书的浏览价值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去。《藏地密码》封面的下面有一句很清楚的话——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那么读者在第一秒钟就会知道这是一本关于西藏的小说,他不会有曲解。那么如果他爱好西藏,他就会把这本书拿起来翻一翻。华楠称:据我们统计,每个经过书架的读者,100个人里面,大概会有两三个人把这本书拿起来翻一翻,这已经相当高了。这样一个高的转化率,就起源于清楚地转达了产品的价值。
据悉,无论是《藏地密码》还是《发财日记》,都取得了很高的销量,而且都打算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甚至有国外公司想设计“藏地密码”主题公园。读客图书以“开辟图书购置人群,向平时不买书的读者要销量”为目标,为每一本图书打造全新购置理由和附加价值,强力拉动了图书的销售,为书业博得了更多新读者。
合适书名至关重要
“书名对图书来说至关重要。”华楠说。他以《发财日记》为例介绍道,这本书底本是一个小伙子发在网上写他创业经历的一个帖子,读客签下来之后让编辑重新改成了一个日记体的小说。在出版之前,读客又买断了作品的影视、话剧等版权。买断之后,会重新把其当成产品开发,图书只是其中一种。“因为作者对这本书的情感非常深,他必定保持用原名‘绝地回击’,因为这是他人生达到最低谷再重新爬起来的真实经历,能清楚地表达他的心情。但如果叫‘绝地回击’,这本书确定是没有卖点的。”华楠称。
华楠表现:读客保持叫“发财日记”,作者感到太俗,不能表达他的艺术品味,表现不想出版,那读客说就不出吧,到此为止,合同撕毁。他一看读客这么坚决于是让步了,但保持要在后记里面阐明,作者的原意是叫“绝地回击”,策划方要改成“发财日记”。后来每次接收采访的时候,作者都要说这件事。但无法否定的是,这本书一出来就火了。同事刚在QQ挂上签名“《发财日记》马上出版”,电视剧公司看到后立刻开端报价。
华楠认为:稿子本身就是一个原材料,就看你怎样拿捏。选稿是基础功,或者说是一种传统素养,但是在今天选稿已经不能起到决定性因素。在读客,工作人员花在选稿上的时间,不到工作内容的10%,90%的时间是对稿子进行再开发,让其成为一个商品。华楠充满信心肠称:一篇稿子从进读客到出读客,可以完整不一样。《藏地密码》一开端的名字叫《最后的神庙》,名字既吸引不了白领,也吸引不了大学生,因此要重新开发成为有购置价值的图书。而我们所用的工具,就是通过词语,把购置要害词戏剧性地植入到书的名字里面去。把这些有购置力的要害词植入到书名当中去,是我们的第一件工作。第二件工作就是把这个书名符号化,让其成为一个形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