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不会带来文化的繁荣,反而会导致我们传统道德观念,道德意识的缺失和沦丧。文化是民族精力的外在体现,透过对文化的研究和分析,我们会发明一个民族最本质的东西。一个民族如果它的文化阶层都缺乏必要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将会引发什么样的成果,实在令人难以想像。
观点不同可以骂人,文化作品也需要批评和反思,但这却不能成为炒作的理由和幌子。梁实秋笔下的“绍兴师爷”是骂人,没有人说那是炒作。鲁迅逝世后,梁反深感哀痛。周扬和冯雪峰的争辩也绝不比今日所谓“余金争辩”逊色多少,两人甚至达到针锋相对,老逝世不相往来的地步。文革期间,二人都受到迫害,有人示意周扬只要检举冯雪峰的罪恶就可以免于苦难,同样也有人这样诱惑冯雪峰,然而,他们都拒绝了。文革结束后,两位文坛大师的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一起——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争辩,也是争辩的文化!
文化作品不是金枝玉叶,说不得,摸不得,相反,它更欢迎人们去评论。文化创作与文化评论本就是孪生姊妹,没有文化创作何来文化评论,没有文化评论何来文化创作的进步。正是二者相辅相依,相互增进才会呈现文化真正的繁荣!
把握炒作的底线,每一个有思想的文化人都应当反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