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东方人逐渐脱离了内敛性格的据守,异域文化融入进一步促合地球村的大同,但与此同时,激进浮躁等情愫也渐浸染进黄皮肤黑眼睛人们的心坎世界。西化的中国有圣诞节、情人节还有高调的跑车与花园别墅等,古时所谓的洋人现在以另一种方法驯服了我们,我们有着东方人的特点,心坎环境却已经向欧美人靠拢。那些西洋国家短暂历史文化不足以与泱泱华夏五千年的积累沉淀相提并论,但现实却是理论抵挡不住实际变幻,于是退一步来讲,生活方法和文化的选择是个人的自由,中国人自然不必一直秉承儒家或道家的中庸、儒雅、温和等的气质,但继承和发扬“谦虚”——这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懂得谦虚的内在价值与力量,却是非常必要的。
平时生活中,时常在某场合听见浮夸之人毫不避讳大肆言论自己如何成功效耐,在何人或何等声誉面前如何冷静不屑一顾等,然后在场有心之人马上跟上节奏,对其大肆夸赞一番,此人见状便马上说道:“哪里哪里,客气客气!”那有心人再接再厉接着捧:“您实在是太谦虚了啊……”在旁许多人闻此对白,忍俊不禁。
古往今来,懂得谦虚的人重视实干,关于“功劳”二字极少提及,只用实际成绩来表现,挂自己嘴上自我赞美都是骄傲的表现,偶尔的谦虚言行,也只是为标榜谦虚的招牌去满足心坎的衰弱,他们可能是难以看清现实的状态,也可能处于人格缺失的状态不能自省。这种类型的人一直处于一种声誉饥渴的状态,或自觉卑微,或贪图虚荣,他们也许从不曾领会或满足于被夸赞的滋味,所以只好自掘一口“井”,一直在自给自足。在赞美与褒奖的笼罩下,骄傲骄傲、自我标榜的人往往是蒙受不住褒奖的,世间多少功劳小成的人如果不能修得自省鞭策的觉悟,将别人给予的褒奖自认为当做对他的奉承,进一步把沾沾自喜的心坎表像为浮夸的言行现于人前、难以客观自我评价、满足于现状而止步不前,毕竟要被英雄大家贻笑慷慨,沦为负面的例子与笑柄。
光荣的倾灌,在大悟大成的人物面前如同虚幻,受得重拈得轻,欣然接纳后转身便可放下,如此,才谓虚怀若谷。
著名作家金庸先生应邀参加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15周年纪念运动的时候,面对北大国学院众多学者,他致辞时谦虚地表现对在座很多学者敬慕已久:“我没资格坐在这里,这里许多先生的书我都读过。”
而实际上,金庸先生所作的文学作品《射雕好汉传》、《笑傲江湖》、《神雕侠侣》等,在中国乃至有华人的处所早已名声显赫,文学成就国内外首屈一指无人可比,对照国学院的众多学者自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谦虚姿势,让在座的学者不但在学术成就上折服于这位文学大家,更在心里产生敬佩之意。懂得谦虚的人,其实就是懂得“退一步”的技巧,所谓的退一步,是在满是褒奖前的谦恭姿势。这往后迈的一步,留住了苏醒的余地,免除了骄傲骄傲等负面情愫的繁殖。“旁观者清”自然人人知晓,但顺势的路途无逆向的忠言,做为自己难免迷失本真,所以尽可以换个角度去看他人眼中的自己是否真的蒙受得住如此这般的赞成,退一步后眼前豁然豁达,谦虚的价值当即可获验证。
春秋时代的孔子,当时被世人尊为“圣”、“仁”。对于这些称赞,孔子坚辞不受。孔子认为:“圣与仁”的人生境界何其高尚,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为了接近这一目标,还需要不断地去努力。他的原话是这样讲的:“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透过孔子的言行看本质,事实上,高远人生目标是孔子谦虚努力的缘故所在,谦虚所推动的孜孜不倦的求学上进精力,是难以用具体价值来估计的,而不为“谦虚”去谦虚的道理,不知有多少人能够参透。谦虚的人,能坦然面对所有褒奖,人们的好意都是自己持续努力的动力,他不会四处游说诉说自己如何本事能耐,以及所谓的成功光芒的过往。人生经历过失败与成功,看透玄机就能明了谦虚的潜在价值与骄傲的负面成果,那是一个关系到人际评价去主观努力的选择,选择“谦虚”的人重视于实际举动,选择“骄傲”的人重视于自我宣传。
相关阅读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