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的1997年,有三个名字永远载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史册:搜狐、网易和四通利方,以他们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迅速崛起,那一年被人们视为“中国互联网元年”。
二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昨天《中国互联网状态》白皮书首次发布。这份大约1万3千字的白皮书共六章,以“发展、安全、合作”为要害词,披露了当前中国网络安全形势、互联网政策等具体内容,集中反应了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形势的新变更。
在《白皮书》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到2009年年底中国已拥有网民3.84亿,超过99.3%的乡镇都接通了国际互连网。那么数据背后,到底传递这怎样的信息?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差距,机会和挑衅?下面我们连线白皮书的重要起草者——国务院消息办网络局副局长、互联网消息研究中心主任刘正荣:
主持人:刘局长,早上好!我们知道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互联网状态》白皮书。作为白皮书的重要起草人,您认为中国政府在这样一个机会发布互联网状态白皮书有怎样的考虑?
刘正荣:我国的互联网历史已经有16年,但互联网全面商业化是15年。过去15年,互联网发展很快,人们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真实状态很关心,对一些法律、政策也很关心。但在国际上,也确实有一些对我国的(互联网)不懂得,甚至是曲解。我国管理互联网有一个最基础的原则——依法公开管理,有必要对过去互联网的发展和管理进行总结,总结经验得失,同时进一步加强政策的透明度。在这个时候发表白皮书,有两个最基础的目标——客观全面的介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就是把基础政策讲明白。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白皮书中用16个字论述了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基础政策: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其中流露出怎样的信息?
刘正荣:这16个字是一个整体,积极利用是基础的目标,科学发展是一种客观请求,依法管理是必要保障,确保安全是重要的前提。它的主线是发展好、利用好、管理好,使互联网的先进性进一步得到体现,也把互联网带来的机会能够真正的用好,最终的目标要使互联网更加可信任,更加有用,更加有益于社会的发展。
主持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互联网应用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中国网民网上交换之活泼,论坛帖文、博客数量之大,也是世界罕见。怎样看待这样的舆情?如何处理从互联网上表达出来的各种看法?
刘正荣:在我国的互联网上表达的空间很大,方法也很多,同时网民的参与程度比较高,言论非常活泼,这确实有利于社情民意的表达、通达,有利于党和政府懂得网民在想什么?在实际生活当中,网民的看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器重。总书记、总理也在网上和网民进行过交换,这都是器重网上表达出来的社情民意器重程度的一种体现。同时我们也应当提倡,当我们参与网上看法表达的时候,应当理性的发言,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遵照道德规范。同时也要注意,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主持人:有网民认为,互联网是虚拟世界,现实中的很多法律在面对互联网问题的时候可能会相对滞后,您怎么看?
刘正荣:互联网它有隐秘的一面,但纯粹讲互联网是虚拟的。其实这个表达不够严谨也不够正确,实际上互联网是真实的。因为在互联网上是真实的人在真实的网络上产生的真履行动,所以它也是现实的。这么这么多年来,我国非常注意加强依法管理互联网,也加强相干的法律法规建设,可以说取得很大的成绩,但还不够完善。因为互联网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在技巧上应用上发展变更很快,对它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不匆匆促立法就是避免不必要的立法,是立法一个基础原则,这样做既是实事求是,也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