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佛?
谈起这佛字,还真要回想起一段漫长历史。
据史书记录,佛教发源地在古印度,传入我国大约是在东汉明帝时代,传入初期,佛教对我国的文化思想并没有多大影响,而后渐渐本土化,佛教在我国两晋时代发展繁盛,呈现“六家七宗”的局面,随后又在隋唐时代呈现禅宗一派,将佛教完整本土化,从信仰到观念,全都重重添加上了中国文化思想色彩。
在佛教信徒心中,佛是一种富有生命性的物质形态,能上天下地、移山倒海,超脱佛教所说的“六道轮回”,无生老病逝世之灾劫。
而修佛者与信徒对佛的认识不同,他们认为“心既是佛”凡与佛只在一念之间,禅宗始祖慧琳曾说过:“前迷既凡,后悟既佛。”只要苦修心智、顿悟佛理方可成佛。
借修佛者之意,问之。
谁知谁是否顿悟,谁又知谁是否成佛?
“西方极乐”佛封佛陀,佛陀出又有谁人知晓,难道是佛出面昭告世人,叫世人帮其塑造庙宇、添其香火、整日叫人去的祷告错误说与佛听;不是说佛是普度众生、度化一切恶难的吗?如此神圣佛,怎又会做如此的无意义事情。
若不是,庙堂里的佛又是谁封的佛,是人吗?若是人封的佛,哪来“佛法无边”之说。
要是叫一位佛教大师将其解惑,我可能会晕头转向的,知道些所以然,然而我不想知道佛教中的“真佛”,只想在此“枉添口舌的胡乱讲解”。
佛,可说为善恶之尺,能使人知其善、度其恶、明其事、懂其理,在现代叫“是哲学而非哲学、教其理而歪其理。”不可否之也不可赞之。
佛,心中一寄托,少之时最好杜绝,老之时“可信之”。少时应当歌颂青春,善看今明;老年可信佛教之轮回再生,对下个生活充满盼望。
佛,小说等书中长用字眼,将信徒心中所想的佛夸张化,看之入迷、说之入迷。
佛……
佛之非佛既又是“佛”,你所想他所变、你所行他所现。
总之,你所对佛的懂得,就代表你对佛的概念,说佛其实就是诉说一种“对佛懂得”,诉说一种“对佛的概念”。
相关阅读
说佛
时间:2010-07-25 16:17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让李白出名的女人
下一篇:我老人家很替骂“余”之人担心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