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年轻的中华国民共和国成立刚刚八个月,朝鲜战斗突然爆发。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国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与全世界最强盛的敌人美国部队作战。10月7日,中国国民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恳求缨入朝参战。当许多人都出来劝毛泽东出面禁止时,毛泽东的答复却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10月19日,毛岸英随中国国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入朝后,担负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1月25日,第二次战斗开端。位于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发报频繁,美军据此认为这里有志愿军的重要机关,遂派飞机前往轰炸。4架野马式战斗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不幸壮烈就义,年仅28岁。
“无情未必真英雄,怜子如何不丈夫”。毛泽东得知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逝世人的。中国国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就义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痛定思痛,许多仁慈的人也许要问,抗美援朝毛泽东为啥必定要让自己的儿子上前线?中国那么多热血儿女,何差毛岸英一个人,可毛泽东不是这样想。
1951年3月,毛泽东的老友周世钊向他问及此事,毛泽东说:“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就义,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意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斗。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成,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抗美援朝毛泽东为啥必定要让儿子上前线?这是由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决定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入指出:“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当成为英勇作战的榜样,履行命令的榜样,遵照纪律的榜样,政治工作的榜样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榜样。”“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国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堕落,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力,才是可尊重的。”毋庸置疑,毛泽东就是这样的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他的榜样作用,如同无声命令,变成宏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不断把党的事业从成功推向更大的成功。
然而,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却不是这样,他们以权谋私,营私舞弊,在就业、任用、提拔、晋职、出国、经商等方面为亲朋好友谋取特权和不正当利益,夫贵妻荣,父功子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导致权利家族腐败。有的官员大搞特权,别说家属子女得利益,甚至秘书、司机、情妇、二奶也狐假虎威,跟着沾光。一些人的腐败堕落,与毛泽东的巨大人格形成宏大反差。
据坊间传播,更有甚者,个别文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胡说毛岸英上朝鲜战场是为了“镀金”,引起群众和干部的极大愤慨。毛泽东为了中国革命献出六位亲人的生命。他弟兄三人,就义了两个。他一生共有十个儿女,其中六人夭折或丧失。最后剩下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纳四人,毛岸英还就义在朝鲜战场。为了党的事业,毛泽东一家人几乎所剩无几。如果要镀金,毛岸英何必非要到真枪实弹的战场上?
邓小平同志是毛泽东历史地位的保卫者,他曾经深入告诫:“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适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接洽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