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诚实守信,是做人必须具备的精良品德,一个诚信的人,必定会得到人们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他也因此得以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个人要讲诚信,社会群体也要讲诚信,这样,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建立起和谐、稳固的秩序,我们的社会才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才会更加健康地发展。”如今社会,到处可见的恐怕就是“诚信”的旗帜,可是真正能够践行“诚信为本”的又能有多少?
往事越千年。诚信作为人类在社会上生存的原则早已深深地印入每个人的心中。在古老的土地上,孔丘曾经这样懂得诚信的含义:“可是托六尺之孤,可是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印度诗圣泰戈尔说:“虚伪的真挚,比魔鬼更可怕。”人与人之间,若没有了真挚相见,只有虚伪的心坎在作怪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将是人言可畏的社会,这个世界将不再是美好的生存家园。
其实,做到诚信待人很简略,可是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又有谁会信任一个人口口声声所标榜的诚信呢?
一艘货轮在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负责做杂务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托着浪花越来越远。可是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量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但是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见了,他的力量也快用完了,他感到自己要沉下去了。那一刻,他甚至没有盼望而要选择放弃了。可是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爱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他想到了船长知道自己掉进海里后,必定会来救他的。于是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最后的力量朝前游去……而船上,船长终于发明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逝世,也让鲨鱼吃了。”船长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抱怨:“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可是船长却不顾一切地返航。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了孩子。船长问孩子:“你怎么能保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答复:“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必定会的!”“怎么知道我必定会来救你的?”“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迟疑而耻辱……”
彼此的信任,彼此在迟疑之后的保持,让一个小生命得到了拯救,也让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得到了保护。这样的情况在今日看来,也许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有的时候,其实我们的诚信并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同,有的时候,我们也因心坎那一刻的猜忌而迟疑,但是只要我们做到了,就问心无愧。
从古至今,不论王侯将相,还是普通黎民百姓,都有青史留名者,也有遗臭万年的人,是何故?正是因为那些背负骂名的人中,失信者甚多,最终一错再错,难逃历史的谴责。而那些诚信待人的人,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拥戴,万古流芳。
古代有一个故事,是《郁离子》中记录的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给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匆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可是等到他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备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听了,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你不知道,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他们没有救商人,商人便淹逝世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狼来了”的故事,两个故事其中的意味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个可怜的放羊娃,用几声“狼来了”换得短暂的得意知州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讲诚信的人,“狼来了”的时候,也只能自食其果、坐以待毙了。与之雷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得褒姒美人一笑,却引起了诸侯们的怨声载道,最终导致了家破国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