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风语》视为公司今年最重要的作品,“金字塔”的塔尖。他说:“巨额的投入表达了我们的器重,天价版税不是我们的初衷,但是书卖好了就该给作者高版税。”
被问到如何看待麦家揣了钱还显高傲姿势,陈黎明答复记者:“作家创作小说不是冲着钱,但付出了劳动,拿合理的版税是天经地义的。毕竟畅销书作家和畅销书都是这个行业的稀缺资源。”
麦家苦笑虚名比作品重要
民营图书公司,大众畅销书,争挖名家……节节攀高、真假莫辨的版税消息,往往不脱这几个要害词。
像国民文学出版社这样的大船也曾试图挤进“百家讲坛”系列丛书的竞争中,“但是失败了,价格做不下来”。当民营图书公司认为支付给郭敬明20%、麦家16%的版税实属正常时,周绚隆却只能开出4%。“再高,咬着牙也能给,但对别的作者不公平,不符合各自的劳动量。”
古典文化的当代诠释近年来很热,周绚隆却常有寂寞感:“我看到的是当代作者对传统的普及才能正在退化。市场上风行的那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家出高价抢来抢去,都跟着泡沫走。”
出名前后的冷和热,麦家有亲身领会。当年,默默无闻的他耗费10年的血汗之作《解密》遭四处退稿;成名后,他还未见天日的文字就已经引来一拨拨人抢着要出版。他笑言:“其实在我看来,麦家的作品这些年是越写越差,之所以出版者给如此‘高待遇’,只因这些年运气好,阴差阳错得了一些虚名。虚名比作品重要,虚名可以让一堆垃圾文字砍掉一片森林,与此同时大批无名之辈的血汗佳作只能锁在抽屉里或在网上晒晒。”
麦家犹记得微时的卑苦,虽然也说看不惯势利,却已经不由自主地卷入名利场,成了一朵炫亮的泡沫。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