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31日,正在巴西利亚举办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审议,将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向媒体流露,杭州西湖将作为文化景观,在明年申报世界遗产。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含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8处11项古代建筑,其中东汉时代的少室阙、启母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典范,中岳庙和太室阙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格式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嵩阳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祭祀儒家圣贤和举办测验的书院。
古人认为,中国处于天地中央,中原登封一带是天地的中心,因此这里成为早期王朝建都首选地和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各种文化流派来此拜见、建立基地,留下了丰富的建筑类型,构成了一部中原地区2000年的建筑史,从中可以观察中国先民的宇宙观和审雅观。
记者懂得到,杭州此次派出了一支人马前往巴西利亚,现场观摩取经。八九月间,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也将来到杭州,对西湖项目进行审核评估。
湖光山色,千百年来写就多少风流,到了眼下,申遗可谓已进入冲刺阶段。最近,苏堤3处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道路中心花坛正在拆除,两侧绿化带也在梳理,补种了柳树、桃树,这样做的目标正是为了体现“苏堤春晓”、“桃红柳绿”的意境。
本着世界遗产真实完整的请求,杭州在数年之久的西湖综合整治和保护工程中保持微调原则,基础做到不大兴土木。经过整治,湖面面积从本来的5.6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恢复了历史上西湖的原貌。
在常人看来,西湖不过是一个湖泊而已,然而历经各朝风雨,它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风景。从自然形成到先贤疏浚,从吴越王朝到南宋偏安,从梁祝同学到白蛇传说,水波潋滟道不尽沧海桑田人间悲欢。
一个城市间的湖泊承载着那么多厚重的文化,甚至成为中国人心目标“天堂”的代称,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内容转达给外国专家是西湖申遗的一大艰苦。就此而言,“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经验可以给杭州一些借鉴。
在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天地之中”项目未获通过,被认定为“补充材料再议”项目。当时有专家分析,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申报项目标保护、管理、环境、法规等请求越来越严,并向尚无世界遗产的国家倾斜,同时“天地之中”和“圣山崇拜”的概念很难让西方学者懂得。
过去一年里,相干部门加强了与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沟通,并按照去年大会的看法对申报材料做了补充。通过努力,不但让专家认识了汉语的“中”字,还让他们懂得了中国人对于“天地”的哲学认知。
文化遗产本来就带有必定的民族、地区属性,要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首先要博得本国以外的专家的认同,其间需要大批的沟通和说明,只有博得懂得与尊重,才有可能被接收。对于杭州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让专家的眼光穿过西湖山水,停留在那些沉淀着的文化遗存上,并将其放置于中华文明的坐标下作一个定位,发明其对于这个民族的文化意义。
当然,申遗的目标不是为了领取一块金字招牌,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不论明年西湖申遗成功与否,我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脚步都不能停下来。 记者 陈扬渲 毛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