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简称,其职义务务之一便是把握舆论方向。意即在传播学的道路上对广播、电视、电影的播出进行审查、取消和规范。面对来势汹汹的相亲类节目标越来越“拜金”和“低俗”的偏向,这次,广电总局下发两个通知。而两个通知都直指此类节目标真实现状:泛滥、造假、低俗。对于此类节目标进一步规范本来是未可厚非的事情,也是广电总局必需要管理的事情。但每每广电总局发布一个通知之后,都会给广播电视和电影市场带来不小的骚动,可见,其存在的价值还是有意义的。
自然,这样的相亲和婚恋类节目天天充满电视节目标话会给人造成“审美疲劳”,那些“拜金女”、“富二代”频频登上嘉宾的席位。这些对于人们思维的发展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确实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一个天天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的小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便直接变成“拜金”主义的人?但当我们细细想来的时候,便感到不对。因为两者之间到底有没有因果关系还值得斟酌,一个是拜金主义的人跟拜金类电视节目标关系到底有多密切,乃是值得考核和进行实证分析的,不能妄下结论。
乍看上去,本次广电总局的“禁令”是在试图拨正相亲婚恋类节目标“方向”。所谓“方向”,不过是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水准、符合社会主义的文化等等。但谁都将有理由猜忌,仅仅依附两个“通知”就能将这样的一个方向扭转吗?因为在这样的“错误”的方向之后必定存在着现实世界的东西。对于我国的现实而言,无疑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经济的冲击。在市场经济下,一切按照物质和利益的模式进行分配,人们对于物质和利益的寻求已经达到了“丧尽天良”的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拜金女”无足怪也。
而那些“丑陋”的婚恋类节目,充满对人身的谩骂、凌辱和攻击。这些无不是为了吸引观众们的眼球和进步收视率的噱头罢了。而眼球和收视率的提升便意味着经济利益的财源滚滚而来。因为在一个噤若寒蝉太久的时代里,人们或者只能通过这样过度表达自己的道路来展现自己的和人性中的“丑陋”。拜金也好,谩骂也罢。不过都是为了利益,这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节目,应当看明白娱乐节目标背后推手是什么。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是一个绝对与相对的哲学辩证法。水至清,意味着没有一丝杂质,那么鱼儿是没有措施生存下去的。人至察,意味着没有一丝歹意,那么也不会有人伴你左右。广电总局的“禁令”盼望达到的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至清”“至察”的社会环境吧,盼望通过这样的“禁令”拨正这些相亲婚恋类节目标“方向”。让它们回到“主流”价值观的方向来,但都成了“主流”,便没有了“主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