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让菜单与演出季不同步
在受众花费水准与国内相仿的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与每个演出季同时推出的预售折让规定,鼓励观众越早订票,票价优惠越多。从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柏林爱乐大厅到悉尼歌剧院,提前一年甚至两年订票,其优惠幅度可以五折甚至三折,像柏林爱乐在柏林爱乐大厅的演出票,如果预订足够提前,观众可以几欧元的价格订到最便宜的票。曾留学德国的王勇博士记得,他心存侥幸想买《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当场票,被告诉非但当场不可能买到,就是一年以后的演出票也已没了。
相比之下,还在摸索演出季制度的国内剧院和乐团,目前除了走在前列的京沪一些大型剧院建立了客户档案和会员制度,并供给一些折扣外,大多数还是“演一场卖一场”,既缺乏足够的提前预售时间,也没有相对稳固的折让制度。已有的会员折扣也多属于让“微利”,比如北方某著名剧院的演出票提前再多时间预订,也只能以95%-98%的价格拿到。海归的刘姓观众认为,折让菜单与演出季同步推出,其实有利于剧院测算和把持演出成本和票房回收情况,更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升演出的上座率,无论对剧院还是观众,都是一种实惠。
经典演出培养观众尤需折让
京沪一些剧院的演出季已可以跨年计划,这在国内剧院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是,营销手段单一,票房销售缺乏有层次的预售折让,也是掣肘一些海外名团在国内取得票房和上座率成功的因素之一。在国外,交响、歌剧、芭蕾如今也是需要在年轻观众中推广的高雅艺术,因此,“明折明让”成为不少剧院吸引和培养年轻观众群的手段。在英国考文垂皇家歌剧院,甚至试行过每场演出推一张“1英镑”票给一位荣幸观众的举动。
作为优良文化产品的经典音乐舞蹈艺术,在国内的花费势头处于攀升阶段,但在经济腾飞阶段,尚免不了“团购”“包场”“礼仪性花费”等市场异动因素,演出运营方往往把重要精力放在团体花费公关、拉援助和包场上。其实,一个持久繁荣的音乐文化舞台,最终需要的还是真正爱好艺术的“个别票”来支撑。如果能让“个别票”早订多折,短时间看是让利于观众,长期得益的则是一座城市的市民素养,以及作为必须做好传承文章的经典艺术本身。
短评
天价与低价
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这样的顶尖名团,在中国内地巡演,票价动辄数千。前些年“三大男高音”同场献演,甚至飙出2000美元的最高价,连欧洲演出界也惊为“天价”。但我们的市场是否应让“天价”成主流?恐怕大多数受众都会说“不”。中国古语提倡“众乐乐”,当代城市生活更应保证不同层面的居住者享有平等的音乐观赏、花费权。 “天价”靠金钱追捧大师名团,但爱音乐的人无论富有或清贫,必定是发自心坎。剧院的定价系统如果让更多热爱音乐的心灵凑集碰撞,崇尚艺术与重视内修,岂不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更何况,剧院有意识地运作预售折让制度,也是在培养观众更早预订演出票的好习惯,把看演出当作生活中一件需要慎重看待的事。在不少国外音乐名城,一两年前预订的一场演出,足以使任何一个职位卑微的员工理直气壮地对老总的加班请求说“不”,甚至会博得对方尊重。这也是一种对文化的尊重。未来城市市民的文化生活质量的进步,也许就与今天因提前预售而让给乐迷的几分“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记者 伍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