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10月1日,秦俑馆正式开放,一号坑进行展览。
俑头丧失案
1987年,价值40万的俑头在秦俑馆被盗,一号坑第二次发掘被停,省考古所失去秦俑“发掘权”
王学理,陕西省考古院研究员,参与一号坑第一次发掘。发掘被叫停后,他持续留在坑内从事5个探方的发掘清算工作。
他回想说,在那时,秦俑考古队与秦俑馆在工作流程上已有摩擦。
当时考古队的一名成员说,白天展览期间秦俑馆不让运土,外宾入坑参观前,馆里让他们快点打扫卫生,并停工放假。
1979年秦俑一号坑结束发掘以来,陕西省多次请求恢复发掘,但国家文物局一直未批。
1984年,陕西文博考古体制进行调剂。
陕西省考古所并入省文物局管理,不再附属于省社科院。1985年,又撤销了本来的“秦俑考古队”,由陕西省考古所重新组建“秦陵考古队”。队长由所长石兴邦兼任,王学理任常务副队长。
当时,主管文物管理的副省长孙达人请求,文物发掘归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物展览摆设归秦俑馆。
此后秦俑一号坑于1986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开端第二次发掘。
就在发掘进行地如火如荼时,1987年2月17日晚,当地5个村民翻窗进入秦俑馆,撬开考古队的杂品库,在堆满考古工具的库房里,偷走一个将军俑头。
这个价值约40万的俑人头,在半年后被追回。首犯被处以逝世刑。
而考古队的发掘工作又被叫停,省文物局责成队长石兴邦作深入检查;撤销王学理一切职务、取消个人发掘领队资格两年。
6月16日,现年75岁的王学理接收采访时说,当时被盗的将军俑头应是先前“秦俑考古队”与秦俑馆交接时的物品,义务不该单独由他们考古队承担。
陕西文博考古“改制”
秦俑馆获准成立秦俑考古分队,获权发掘兵马俑坑,编写的兵马俑发掘报告引起世界轰动
由于“将军俑头”案的产生,考古所永久失去了发掘秦俑的机会。
1988年6月23日,陕西省文物局再次对文博考古制度进行调剂。
省文物局下发通知指出,本来的体制不顺,工作脱节,也不利于各项工作的管理和开展。并且产生文物丧失,造成严重丧失。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陕西省文物局决定,在秦陵考古队下成立秦俑分队,全面负责承担秦俑馆内一、二、三号坑的考古发掘工作。
但这支“秦俑分队”其实并不再属于考古所。
省文物局的通知表现,秦俑分队,行政上受秦俑馆领导,业务上仍受省考古所领导。秦俑分队所需考古业务人员原则上由秦俑馆自己设法解决。
于是,发掘秦俑的权利从省考古所被划到了秦俑馆。
198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袁仲一调任秦俑馆馆长,同时兼任考古所副所长。
在袁仲一的主持下,秦俑馆先申请发掘的是兵马俑三号坑,1989年9月27发掘结束,并对外开放。这个坑很小,仅有62件武士俑,且是两面相对,夹道式排列。专家们认为,这是中国出土最早的部队指挥部。
随后,秦俑馆编写了《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报告》和《铜车马考古发掘报告》,在考古界引起轰动。
后来袁仲一也被外界称为“兵马俑之父”。
携手探秦陵后积怨
省考古所缺经费与秦俑馆合作勘察,秦俑馆借铜鼎展览,考古所索要未果,两家成隙
在1988年省文物局对省考古所的工作调剂之后,失去秦俑“发掘权”的“秦陵考古队”,将勘察范畴集中在秦陵主陵部分。
但是从1988年到1994年,秦陵考古队的勘察发掘进展并不顺利。
省考古所内部人士说,这跟当时所领导不器重有关。领导的兴趣不在秦陵,工作不会向这边倾斜。考古队有钱了就干点,没钱就停。
1998年呈现转机。国家兴起西部大开发打算,陕西省提出打造周秦汉唐文化基地的概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