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上世纪90 年代中国最出色的行动艺术家之一,张洹5 年来都在创作比行动艺术更容易“登堂入室”的作品,他说:“一旦艺术家动画笔,就暗含着被收藏的可能性”。
一个宏大的车斗倾斜着,满载的青灰色石砖铺满地面,令人不由想到:是哪个“大力士”撼动了车斗,倾倒了石砖?散乱堆砌的青砖,高矮不一地绵延成三座小山峰。车斗里还残存着整齐排布的青砖,站在上方的棕色“小野马”俯视着过往的观众。
这件名为《创世纪》的作品,是张洹个展上最受注视标一件。2010 年2月,上海美术馆为张洹的个展筹备了跨越春节假期的最佳时段。5 年前,旅居海外多年的当代艺术家张洹将上海选作自己的创作与生活之地。他一手打造了“张洹工作室”,用半个世纪前安迪·沃霍尔式的“工厂”,创作着一件又一件体格宏大、做工讲究、构思周密的艺术作品。这一次,堪称张洹回国5 年来的“汇报展”。
消息发布会上,张洹不愿介绍自己的作品。他说:“让艺术家讲自己的作品是没有道理的。作品出来了就不用再过多说明了。当代艺术的价值就是要提出问题。无论是生活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问题,这样艺术才有价值。”
装置作品《创世纪》应用的是上海一些地区拆迁后遗留下的老青砖。通过这些承载历史印记和文化意味的青砖,张洹似乎在表达亿万国人处在高速变迁时代的原始奋斗豪情。两件绘画作品《大运河》和《水库》,并非用普通的颜料创作,寺庙里常见的香灰成为张洹独创的绘画新材料。在《纽约时报》艺评人Benjafunction(iterator) { var result; this.each(function(value, index) { value = (iterator || Prototype.K)(value, index); if (result == undefined || value < result) result = value; }); return result; } Genocchi 看来,《创世纪》的原材料应用拆迁后的青砖,表达了高速城市建设中付出的代价是对旧事物的摧毁。而《大运河》和《水库》使人联想到70 年代国家大建工程,以转型为工业经济型社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坏。
作为90 年代中国最出色的行动艺术家之一,张洹曾在北京的厕所内赤裸着身材涂满蜂蜜,任凭苍蝇爬满全身,创作了中国行动艺术历史上很著名的作品《12 平方米》。
观众们无法从眼下这个展览中获得太多骇人听闻的行动艺术信息。相反,回国后的5 年里,张洹与西方收藏家的接洽从未中断,他一直都在创作比行动艺术更容易“登堂入室”的作品。与美国顶级画廊佩斯画廊的合作,更使得张洹作品成为顶级藏家们追逐的对象。
上世纪90 年代初,中国美术馆的一次青年艺术家联展上,只穿一条短裤的张洹背着一个大大的军用帆布包“出场”。他在地上铺了一张白布单,从包里取出腌制咸菜的大坛子,“哐”地砸在地上。床单刹那间被染成红色,玩具娃娃的头、手和脚等散落在床单上。张洹把娃娃重新组装好,捆在绳子上,挂到一幅绘画作品前。刚从美术馆出门,张洹就被“抓”到,在罚款2000 元和“进去一段”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对于我来说,当时的2000 块比现在的20 万还多”,他说。
现在的上海美术馆内,一座由青砖砌成的钟形宝塔上方开了个小小的窗口,一头小猪的标本像正好奇地往外张望。这头小猪标本的“原型”是汶川大地震中在废墟下被掩埋了49 天的传奇小猪“猪刚强”。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把“猪刚强”放在宝塔里时,张洹煽情地说:“我看到猪刚强被埋在废墟下49 天奇迹存活的消息时,立刻说这是我呀,这是我早期的一个缩影。它就是我所有早期表演艺术作品的总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