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0日下午,耀邦同志带领考核访问组回到北京,结束了历时半个多月的西南贫困地区之行……
他远望的眼光,坚毅的神色总是给我力量,给我鼓励。
时间飞逝。耀邦同志当年带领我们在西南考核时的情况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今年4月3日,当我再次来到兴义市时,简直不敢信任自己的眼睛:本来低矮落伍的小城已发展成为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兴义城区现在的面积比1986年拓展了4倍多,城区人口增加近3倍。
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耀邦同志派我夜访的情景又在眼前,一股旧地重寻的念头十分强烈。当天晚饭后,我悄悄带了几个随行的同志离开驻地,想去寻找那个多年前夜访过的村。灯火光辉的盘江路上,商铺林立,十分热烈。本来那个村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我保持要再夜访一个村,仍然只带随行的几个工作人员来到郊外。在远处几片灯光引领下,我们走进永兴村,敲开农户雷朝志的家门,和他及他的邻居们聊了起来……
耀邦同志离开我们21年了。如今,可以告慰耀邦同志的是,他一直挂念的我国西南贫困地区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更,他竭尽毕生精力为之奋斗的国家正沿着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
1985年10月,我调到中央办公厅工作后,曾在耀邦同志身边工作近两年。我亲身感受着耀邦同志密切接洽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精良作风和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亲眼目睹他为了党的事业和国民的利益,夜以继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无私情景。当年他的谆谆教导我铭记在心,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他的行事作风对我后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1987年1月,耀邦同志不再担负中央重要领导职务后,我经常到他家中去看望。1989年4月8日上午,耀邦同志发病抢救时,我一直守护在他身边。4月15日,他猝然逝世后,我第一时间赶到医院。1990年12月5日,我送他的骨灰盒到江西共青城安葬。耀邦同志逝世后,我每年春节都到他家中看望,总是深情地望着他家客厅悬挂的耀邦同志画像。他远望的眼光,坚毅的神色总是给我力量,给我鼓励,使我更加勤恳工作,为国民服务。
再回兴义,抚今追昔,追忆耀邦。我写下这篇文章,以寄托我对他深深的悼念。”
看了温家宝总理写的《再回兴义忆耀邦》,我心里有许多感想。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他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从他对已逝的胡耀邦的尊重和爱戴,看得出他有凡夫俗子的情怀,有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胸怀。胡耀邦同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处理资产队级自由化思潮的问题上,有些失误而引咎辞职,温公在这样的时候能写文歌颂胡耀邦同志的思想,这是对胡耀邦同志的确定,充分了体现温公光明磊落的高大人格和襟怀。2010年4月3日,总理在我们兴义飞机场刚下飞机,就直接走入机场附近田间地头观察旱灾情况,走入农家,问候旱灾的丧失,亲民爱民的形象给予我们兴义市国民很深的印象。国民有这样好的领导,是国民的幸福,国家有这样好的知识广博的好领导,是国家富强的基石。作为我们兴义市,在贵州来说是一个发达的地区,对全国来说,是一个欠开发和欠发达的地区。面对百年难遇的旱灾,给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灾害,温家宝总理的到来,几天考核和访问,电视台几天的跟踪报道,给予我们兴义国民极大的鼓舞,加强了克服艰苦的决心和勇气。
看了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读了温公所作《再回兴义忆耀邦》。我作为一个兴义市民,为国民有这样好的总理而歌、而颂、而爱、而作文记之。(注:兴义市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府所在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