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家长为什么要择校?这问题太简略了,难道你不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
重点校与普通校的办学条件差多少?大了去了。
重要差在哪里?一是老师,二是设施。
为何会有差别?钱闹的呗。
都是教学机构,为啥经费不一样多?拨款不均啊。
干嘛要有偏向?财力有限,好钢用在刀刃上,让一部分学校优先、快速达到先进程度。
光靠财政倾斜就能把这些学校提拔起来吗?不能,所以才需要择校费。经济学上这叫杠杆撬动效应。哎,你是记者,应当比一般人明白得早才对呀。
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市场原理嘛,教科书多的是,网上,书店里。
教导产业化能否行得通?你说呢?
教导如果产业化,挣钱快吗?那还用说?简直无与伦比。
重点校什么都高吗?不必定。实力上是高地,吸引资金是洼地。也可以比喻作跷跷板,需融资时处下,要名气时处上。
择校费对学校发展的作用大吗?当然。没有民间这一坨子钱,中国教导的发展不会有教导部原部长周济说的那么快。有家长在接收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择校就像滚雪球,很形象。
择校费仅仅对学校产生效益吗?非也。应当存在一个利益链:上至主管部门,下至一个个老师,最大的一环应当是校长。以机制刺激积极性用意可嘉,只惋惜这链条锈迹斑斑且缺乏制约,助长了两极分化,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越折腾越离谱。
择校订百姓有利益吗?几乎没有。未成年人就近上学,是最美的天伦之乐。如果公共教导资源均匀散布,各校硬、软件水准相差无几,他们基本不需要动这心思、花这份冤枉钱去东奔西走淘换本来就属于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教导改革的所谓成果,有一大部分来自国民利益的付出与腰包的累赘。有人说,择校者出了钱但也毕竟得到了高层次的超前花费,此言差矣,按这种说法,他们还应当拿到属于自己的产权股份呢。至于那些没钱择校或没资格、没途径择校者,则必定会对“有教无类”与社会公平发出质问。
那择校就一无是处了?草率答复,只能把事情搞糟。中国有好多事不尽人意,就是因为浅薄粗疏简略化,说了就算,算了就做,捅了娄子再找人收拾。对于教导GDP增加与局部优势形成,择校功不可没,对于民生社情,择校罪不可赦;对于“超级大校”,是“一览众山小”的光荣,对于“杠多星少”的“小校”,是苦苦支撑“肥”于清贫“瘦”于高傲的无奈;对于公立学校,是公私兼顾、求名求利的爽直,对于私立学校,是真民办被假民办吃掉的失落;对于一部分学生,是花大钱买来的享受,对于大部分学生,则是“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治理择校能够收效吗?此事有点难,“最近比较烦”。陆游早在近千年前就说过了:“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就事论事,确定不行。从大的方面讲,传统文化讲究等级差别,择校现象反应的则是现代平等意识的缺失。从近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发展有急于求成、一味寻求效率与速度、鄙弃公平与质量的问题。教导,不但折射了世相,而且还有点抢戏,忘了自己的基础地位与社会义务,淡薄于公益事业的安静致远,浮躁于做时代与时兴的急先锋。
择校跟什么相像?“世界上没有完整雷同的两片树叶”,如果有,那就把这珍稀的“声誉”送给房地产行业吧。
感到你好像与择校有说不清的情结,你反对择校吗?说了这么多,把采访对象当名校CEO了吧?请千万别认为这是在为择校拉扯情理,不可能有这个意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无论与择校八竿子打不着者,还是择校的既得利益者,都应当尽快有个明白的态度与共鸣:不打消择校,中国的教导有钱途,没有前途。“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人为制作不和谐的做法,要尽早请进历史博物馆。只有公理、公平、公平深入人心,中国的教导才有未来与盼望!
(作于2009年11月19日,由教导部长袁贵仁上任之初的教导整理带起的话题)
相关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美文欣赏 > 关于择校的18个模仿问答
关于择校的18个模仿问答
时间:2010-08-11 18:46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新探红楼(附):红楼冤(五)
下一篇: 新探红楼(附):红楼冤(四)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