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强的设计让空间和墙之间的关系灵动起来 “低碳”这个词随着世博的召开日益风行开来。而在人居生活空间和城市建筑层面,“低碳”、“绿色”到底会带来什么?日前,“有机城市,绿色生活”论坛在沪上举办,建筑师给出了“低碳”空间的多种可能性。 32平方米,30年,可以有多少可能性?来自香港的设计师张智强用自己家的演变给出了对于低碳的解读:“对我来说,如何能够在城市中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好、效率最高就是低碳。”事实上,他也是如此身材力行的——32平方米的家被他设计成了一个完整的“变形金刚”般的空间,轨道被铺在了天花板上,每一堵墙体都可以移动。于是,移开这堵墙,你将可以得到一个厨房空间,而客厅变小了;移开那堵墙,你会惊讶地发明一个浴缸在其后,浴缸上还叠加了一张客卧之床。更意想不到的是,房间的窗帘即是投影幕布。空间和墙之间的灵动关系,使得这间老居室有了新的意义,随着主人所需的功效而变更出相应的空间,这或许是逼仄城市中“低碳”空间的一种可能性,“30年前,同样的32平方米住了六口人。空间、建筑是我们切身的问题。”张智强说。 同样出于对可持续的考虑,建筑师王晖硬生生地把两座老的、放弃的徽州民居搬到了北京的郊外,“我们把老房子重新拼接起来,想看看能否调剂它的功效,然后让它们有新的应用价值。”基地在一片农田之上,周围秸秆成堆,业主明令附加的录音棚和工作室就用回收砖和秸秆来做。 然而,虽然低碳已经成了全民口号,在建筑师看来,现有的国家建筑标准并不完善,也不能体现出支撑应用再生材料的精力。“比如说,你用草,就牵涉到一系列的防火等等的规范,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王晖说。作为上海市第一座零中性设计酒店URBN的建筑师,Raefer Wallis,这位在中国呆了10多年、一直致力于环保的建筑师对此深感头痛:“我们发明在中国找不到真正的绿色环保材料,需要自己研究新的材料、新的做法,慢慢地形成系统。我曾经看到过一份绿色建材评估报告,我看到里面有PVC,这是最坏的材料,一点也不环保。”同时,对于低碳的要害词,Raefer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我感到最好的系统,就是森林,但是它和我们现在的很多理念是不同的。比如说碳的排放,森林需要大批的碳。再比如说可持续,持续是要在底本相对平衡、完好的基础上实行的,我们现在的大环境,应当先维修,再谈可持续。”
相关阅读
曲阜圣城花团锦簇喜迎孔子文化节(组图)
日本“开拓团”来华本质是侵略(组图)
济宁文广新局重金打造文化产业发展蓝图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广东河源查获10枚珍贵稀有的晶体恐龙蛋(图)
新人出道就“脱” 娱乐圈清纯只剩一张皮(图)
北大才子佛门修行 因压力大离开寺院静心(组图)
湖南80万册文献恐损毁 像酥饼一翻就碎(图)
热播动画片被批太成人 家长担心带坏小朋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