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自身实际上也承载着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若干期许。打人骂人事件的产生,使这个仁慈期许落空了,正如一些论者所言,“没有文明底线的‘后院’是不道德的据点”。即使受到媒体的冒犯,也有解决问题的道路,选择打骂并不认为忤,无怪乎“纲丝”们扫兴,因为传统艺术的文化“气场”不对了。
当然,落空的也不仅仅是“纲丝”们,周立波、小沈阳等一些当红演艺人物近来屡有“状态”,负面表现同样令人遗憾、沉思。
舞台确是“秀”场,人不如其艺乃习见之事。即便如此,“以德服人”、“德艺双馨”一直是中国传统艺人的最高寻求。艺亦有道,早年在天桥撂摊的那些老艺人谁敢打骂“衣食父母”?行有行规,艺有艺德,这是传统艺术生存与发展之道。从艺术史来看,中国传统艺术的鼎盛发展必定与一代德才兼备宗师的呈现有关。侯宝林、梅兰芳、常香玉……许许多多我们今天尊为“大师”的艺术家,除了极大地推动了某一艺术门类的本体建设外,他们对艺术最本质的贡献,是用人格和艺格,为职业博得尊重,让“演员”这个身份被由衷地抬举。
德云社自查须思考内部管理
相声公司如何处理好师徒关系
德云社暂停,郭德纲的一张嘴给自己引来很多麻烦。几位成员离开,相声师徒帮带的传统与现代的公司化运作是否抵触?德云社自查期间,或许该思考如何管理团队。
“相声公司”暗含小江湖
德云社是公司制运营,但郭德纲给老板和雇员的关系又赋予了一层师徒关系,暗含小江湖。目前的成员重要有两种,一种是与郭德纲平辈的、有私交的好友,其余大都是郭德纲的徒弟。想要进德云社必须先上“传习班”,每年学费一万多,优良者才干被郭德纲收为徒弟或义子。
德云社所有演员都要和公司签约合同,起初合同是毕生制,请求演员毕生为德云社服务,不准在外面接活,老板代理演员一切工作。由于反对的人很多,所以很快德云社又制定了一个条件同样比较苛刻的新合同,徐德亮、何云伟和李菁都没敢签,郭德纲就不给他们缴纳“四金”。德云社的管理层都是郭德纲信任的人,其夫人王惠出任董事长,其好友钟朝晖和王海担负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曲艺界“师徒制”是传统
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情势,相声发展到今天保存了很多传统的东西,师徒关系依然是最重要的管理模式。
记者昨日懂得到,目前曲艺界大致有三种管理方法:一是各省市的各类艺术类院团,除了单位演出,演员重要的收入靠商演;一是类似于德云社这样的民营团体;还有一种自发形成的相声俱乐部,获得政府的资金扶持,演员则来自各院团。
记者昨日采访了西安王木犊剧场的负责人、相声演员周春晓,他表现德云社盈利状态是有目共睹的,这样的模式是曲艺界重要的管理方法,“很多相声演员附属于各大院团,演出时间比较机动,很难管理。师傅管理徒弟相对方便。”记者懂得到,赵本山的团队也和德云社的管理模式雷同。
徒弟给师傅打工有弊病
郭德纲徒弟打人事件虽然是突发事件,但其实也折射出“师徒制”管理的弊病。因为徒弟为师傅打工,所以徒弟唯有表达忠心,才干获得师傅重用。知情人流露,虽然在德云社郭德纲“说一不二”,但是财务大权控制在老板娘王惠手中。众弟子除了讨师傅郭德纲高兴,还要得老板娘的爱好才行。而打人事件中的李鹤彪,会开车,会做饭,又颇为勤恳好学,被郭德纲叫到家里长住,边学艺边给师傅做家务,没想到一不留心成了“打手”。
徐德亮曾披露,他参加德云社演出,每场郭德纲最高只给150元,而票房上万元,扣除各项费用,郭德纲一场大概能挣七八千。针对于师傅盘剥徒弟的问题,相声演员周春晓则认为不可避免,“全部曲艺界都有雷同的问题。但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当学徒的时候,就是拿学徒工资,这个阶段你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学本事。”(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