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审稿快慢的问题。就拿好心情来举例,各版面的的编辑数量不同,因此也导致审稿的快慢不同。散文的编辑最多,有45个,这当然也和散文的大批投稿有关,但是这么多的编辑审起稿来确实不一般,其速度是可想而知的。而相对来说,小说和杂文栏目标编辑就比较少了,小说有22个,杂文有17个编辑,慢是必定的。就文体来说,小说类和杂文类的比较难审一点,小说难于篇幅,杂文难于观点。一篇5000到10000字的小说审下来也够目眩的,而杂文虽篇幅不算长但对观点的辨析需要必定时间的,在这些投枪、匕首、火药中穿行,需步步警惕。如果哪一个编辑审杂文时有失偏颇,这些投枪、匕首会有可能投往自己头上的,因为写杂文之人大多性子烈,文风猛,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我认为杂文是最难审的。就编辑的性质来说,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而且都是任务的,他们在有时间时会到后台来看看稿子的,因此就造成了编辑的不稳固性。有的编辑在天天审,有的编辑因为忙,好几个月不见露面,这也是通情达理的。天天审的编辑大多是教师或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私企和生意人是很少有时间的。还有就是部分文章的难度比较大,比较专业类的,审稿慢是最可能的了,不少不熟悉的编辑看到后,避而远之,不是不想审,而是不敢审,因为去审自己不熟悉的文章难免力不从心,稍有偏颇,对写者的损害很大。有些写者抱怨年轻的编辑不敢审“出名人物”的文章,老编辑不想审此类文章,这是完整错误的。年轻编辑自来审稿,没有什么可怕的。那为什么呢,就是出于以上几条原因,所以写者在看到自己的稿子未审时,不要妄自猜测,鞭挞编辑,要懂得编辑。
再说说推荐加精的事情。这类事情是写者最为青睐,最为关注的。文学爱好者都想在写作上有所突破,如果自己的文章推荐或加精了,那阐明自己的写作有所进步了,其中的高兴是不问可知的。有些写者撰文说看到自己的文章冠以推荐时,会欣喜若狂的,会一遍又一遍地浏览自己的文章,视为瑰宝。可见,推荐加精在写者心目中有何等重要的地位!那么编辑在看到什么样的文章会推荐呢?就拿我来说吧。我在看到思想内容和表现伎俩俱佳的文章,会毫不迟疑推荐的。一篇好文,是一个多方面的统一体,并不是单由一种因素来决定的。这就涉及到了华丽和平实的文笔,浅易和深入的道理,内容和情势的统一,偏激和大众的观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一篇文章只是夸耀着华丽的辞藻而内容空洞就不是好文;如果观点很新鲜很正确但表现伎俩上混乱不堪,婆婆妈妈就不是好文;如果能将道理深入浅出,让人佩服那就是好文,相反道理说得高深莫测,曲高和寡,别人观赏不了,那只是孤芳自赏,顾影自怜;至于那些人们都说人不吃饭会饿逝世,你偏要说不吃饭饿不逝世的偏激文章是得不到大家共鸣的;这里还有观点是否健康向上,是否鞭挞党和国家,是否攻击人身等的问题,如果你论述了此类观点,即使文章再壮丽多彩,再引人注视,是不会登上大雅之堂的。
写文章其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有的人完成一篇文章需要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在看到自己的文章没有推荐加精时,心中的气愤是可以懂得的,但不能就此辱骂编辑或低沉下去,这就有失风采,有失浮躁。自己的文章没有推荐加精,看看弊病出在哪里,然后冷静地去修正,以便下次写作时不再犯同样的弊病。当然也有编辑观赏不了你的文章,与你的观点背道而驰的时候,而你的文章确实很出色(你通过放到别的文学网站看出),这时你不必气愤,你可以用温和的心态来看待,你心里要想到:是金子就是放到厕所里也会发光的,看不到除非是眼睛有障碍(调侃啊)。所以对推荐加精这些事大家不要看得太重,太重了一时失意时会损害自己的,要本着我手写我心的态度去写作,要想想小仲马的故事,他在碰壁了数百次仍旧支撑,终于获得了成功。我们要越战越强,越挫越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