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听说你曾实地考核过西高穴墓,但最终没能进入墓室?
倪方六:也许他们有规定。但我感到,我的“反曹”身份也比较敏感吧。
华西都市报:对于考古和盗墓研究,你算是野门路出家,你感到自己与那些科班出生的学者或专家有什么不同?
倪方六:我确实不是科班出生。我研究的,看的,写的,全是为了服务读者,而他们不少人更多是考虑自己的学术地位、为了评职称,为了获取研究经费,这是与我完整不同的研究目标。我在研究盗墓史、考古史时,比他们机动多了,我没有累赘感,没有条条框框,也不受圈内的潜规矩束缚,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当然不能瞎研究,瞎写——许多时候,我得利用科班专家的野外考古报告。
华西都市报:怎样定位《三国大墓》,属于历史?野史?学术著作还是文学创作?
倪方六:我对自己写过的六七本书,还没有一本完整满意的,《三国大墓》是我写得最认真的一本书,原因很简略了,我所写的内容最简略也得抵挡一下“正方”的进攻啊,不要让对手三拳两脚就打趴下了。我写的书,都是通俗历史,通俗的东西并不就是野史。其实好多读者看起来像野史的东西,都是从正史的文字间研究出来的。我的书是写给大众读者看,初衷是,有文化和没有文化的人都能看,让自己的读者一起学历史。而要实现此初衷,就要把历史写得如小说一样好看,这样大家才接收。但历史不能胡编,所以我在引用时全部注明原始出处,以供他人参考。 记者胡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