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18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17日宣布试点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这意味着,人民币将借助债券市场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根据人民银行的通知,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将成为试点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的三类境外机构。

- 国务院明确振兴东北八项工作中投二号国庆前或挂牌新能源汽车国家队诞生 辉瑞被指受益于“超级病菌”潮汕老乡相助黄光裕20亿[微博]房价走势只有唯一一种可能
- 忧心经济进一步下滑 日俄愿向欧洲伸出援手
- “限购令”下购车者倾向“一步到位”
- 山推:打造国际化工程机械制造商
- 济宁市农业部门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保种保供”
- 韩国央行:世界经济脱钩现象将会进一步加剧
- 周延礼: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质量
- 央行:将进一步完善电子支付跨行清算体系
- 专家:香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日俱增
某券商固定收益分析师认为,此举意在增加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通过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一方面可以让其分享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看做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以前都是我们持有外国债券,现在也开始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开始持有我们的债券。”上述分析师说。
不仅如此,由于参加交易的机构增多,中国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将更加完善。而产品结构也将更加多元化,此前已经有材料显示交易商协会将力推“中国版CDS(信用违约互换)”,发展中国的信用衍生产品。
对于银行间市场本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内不会造成重大影响。由于通知规定境外机构要首先向中国央行提出申请,获批后也会有交易额度限制,所以在受访的交易员和研究员看来,对银行间市场,短期内供需上不会产生质的变化。
目前,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交易流通的债券品种包括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券、金融债券等十多个品种,是人民币机构投资者进行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平台。允许相关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为境外机构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提供一定的保值渠道,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必要配套举措,将有利于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一位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间债市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市场,也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放,不但能让境外资金分享人民币升值的机会,也不会出现恶性投机炒作的情况,是让人民币国际化安全妥善的做法。
债市的开放不仅能够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亦有助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国海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陈亮强调:“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已然成了很多城市的口号,但这个市场中如果都没有境外投资者的参与,又怎能被称为国际金融中心呢?”
央行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量为24.5万亿元。截至2010年7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有9813家,包括了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形成了金融机构为主体、其他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
此外,还有不少业内专家认为,作为人民币债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不能仅仅停留在投资者层面,允许更多的境外机构来中国发债融资也是国际化的重要表现。
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上海市分行虹口区支行行长真启程表示,在人民币的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以及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的定价机制和风险对冲机制的建立及完善,将成为重要基础。
这其中,信用产品,包括信用衍生品相对于利率产品,需要更多的创新发展。这也为资金与风险多次分配提供客观条件,通过活跃且高效率的交易,人民币及相关资产的定价能够获得长期稳定且公允的参考标准,也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效的价格知道与对冲选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