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态,中国国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动国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强国民币汇率弹性。那么,在国民币升值的预期下,股市会产生怎样的变更?就此问题,中国经济网《对话首席分析师》特别采访了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
国民币升值预期中长期存在 利好流动性
对于有分析认为国民币脱钩美元,对应一篮子货币是不是意味着国民币本质上是贬值,黄祥斌认为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中国汇改的本质就是国民币升值,实际成果也是。
而国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就会导致热钱的回流。黄祥斌指出,此次汇改的定调是渐进式,这样国民币升值的预期就会中长期存在,热钱如果重新流入境内,对于基础货币和流动性无疑是一个利好。
金融、地产、航空、造纸是最直接收益行业
黄祥斌指出,负利率时代资产价格会无穷大,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如果国民币升值,热钱进入,基础货币增加,全部流动性加强,都在追逐资产的时候资产价格就会得到上涨。那么从这个逻辑出发,金融、地产、航空、造纸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行业。尤其是金融地产比较明显,因为金融地产权重比较大,对股指的影响比较明显,对稳固市场信心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作用。
如果没有汇改的事情,黄祥斌之前断定大盘3季度会是一个震动筑底的阶段,但是因为有了汇改国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他认为可能这个阶段在慢慢地提前。全部3季度大幅走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起码大幅冲新低的可能性也在减小。地产股也是这样,很多地产股已经走出了一个相对照较独立的走势了。因为之前地产从销售量、房价等方面看的话更多的是负面的预期,但是有国民币升值预期的话,就会对地产的预期有一个中和的作用。所以地产引领股指再创新低的概率在逐步缩小,所以股市3季度的预期已经比之前好多了。
中央政府决心大 经济安稳有所期
中国一直在高房价和经济之间寻找平衡。之前大家对于花费有一个比较胆怯的预期,是因为商品房的销售量还没有到最坏的时候,5月份环比只降落了15%。现在是量跌价平,未来还要经历一个量跌价跌的过程,所以大家预期比较坏。但是如果保障房能够大批推出的话,这个缺口是可以由保障房来补的。房地产高低游行业的花费总额占到全社会花费总额的45%到50%左右,所以只要保障房能补这个缺口,花费增速的下滑是不会那么悲观的。从这个角度出发,经济的安稳又有所等待。
十二五计划里关于收入分配等民生方面的请求是比较明白的,黄祥斌认为,最好的成果就是6、7月份保障房会大批推出,一方面可以平抑房价,另一方面可以保障经济的持续增加,这是一个完整之策。当然,保障房会涉及到处所政府利益的问题,但是通过仔细研读十二五计划的目标及有关专家的表态,黄祥斌信任中央政府在这方面的决心是比较大的。
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黄祥斌认为,从这一系列逻辑出发,预期最坏的时候可能正在过去。当然还会受到考验。比如7、8月份商品房的销售大幅度下滑超出预期,或者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超出预期。但他认为如果保障房能够按照打算的范围和节奏推出,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
十二五计划还涉及到财产税的问题。财产税关注的焦点还是在于房产税。黄祥斌指出,如果有十二五推出房产税的预期的话,房价的下跌是必定的。花费方面由于房价过高产生的挤出效应也会逐步削弱。再配合保障房的推出,全部经济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黄祥斌之前断定四季度的行情会比较乐观,现在来看,这个时间点可能会提前。只要预期产生转变,股市就会是一个一直震动向上的反转趋势,2481就是一个相对的低点了。当然这个反转趋势的到来需要一个过程。未来能走多高,要看明年十二五计划第一年的投资、银行的房贷,包含新的经济增加点的明白。黄祥斌信任对股市来说最坏的时候基础上已经过去了。(记者 马燕)
相关阅读